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胜利粉碎刘湘对川陕根据地的六路围攻后,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于10月7日急忙飞赴西安亲自策划“川陕会剿”;接着指派“参谋团”入川,监督川军“进剿”;同时调其嫡系部队胡宗南部丁德隆旅入川,接替广元、昭化的防务,准备参加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围攻。又令上官云相部第47师、54师进抵川东的奉节、万县一带,防堵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并策应“川陕会剿”。如何打破“川陕会剿”已经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当务之急。方面军于1934年11月中旬在巴中县清江渡召开了军事工作会议。要求部队加紧准备,以粉碎敌人的“川陕会剿”。会议期间,方面军还制定了向川陕甘发展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如能实现这个计划,红军的武器弹药、兵员、吃穿等问题都可以解决,也容易对付敌人新的“围剿”。会议决定在部队经过一段休整补充之后,集中主力向嘉陵江以西及甘肃南部发展,使川陕边革命根据地扩大为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正当红四方面军讨论新的行动方针之际,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时,中革军会19日致电正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领导人,要他们“重新准备进攻,以便当野战军继续向西北前进时,四方面军能钳制四川全部的军队”。这是中央首次要求红四方面军配合行动的电文。红四方面军总部对此十分重视,一直密切注视着中央红军的动向,电台不断将情报向中央提供,陈昌浩还经常想办法收集情况,同徐向前研究。为了迅速恢复和加强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巩固胜利成果,准备粉碎“川陕会剿”,徐向前回忆:“张国焘和我闲谈时,曾问我:你看将来该怎么办?现在根据地的物力、财力很困难,如果刘湘再发起进攻,该怎么个打法?去汉中行不行?据我观察张国焘这时对老根据地已失去信心,不过没有说明就是了。”
由此可见,红四方面军尽管取得了军事上反六路围攻的胜利,但也无力再坚持下去了。退出苏区根据地已经是早晚的事情。1935年1月4日张国焘以个人名义向已经转移至贵州遵义地区的中革军委,报告了川陕根据地周围和川黔边的敌情。电文中提到了红四方面军转移至外线作战的理由:“东方城口一带山大穷困,人少,西方有嘉陵江、剑阁、碧口之险。再采取决战防御并非良策。如何?请指示。”这是四方面军最早向中央报告川陕根据地已经无法继续再坚持下去,准备进行外线作战的电文。应该说张国焘的这封电文反映了撤出川陕根据地的原因。
二、陕南战役的战略目的何在?
陕南战役是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撤出川陕根据地之前发起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的行动方向和当时中央要求红四方面军出击的方向是相反的,从当时中央的电文来看,中央的要求是红四方面军从嘉陵江中段西渡,向南发展,以接应渡长江北上的中央红军。而红四方面军当时却北上发起了陕南战役,那么陕南战役的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