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石英号

紫石英号被击伤的水兵
历史进入1949年4月,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已经毫无悬念。我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云集长江北岸,准备对顽抗到底的国民党政权予以最后一击。国民党政权仍妄想凭借长江天险,作最后垂死挣扎。4月中上旬,人民解放军已彻底扫清长江北岸的残敌,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横渡长江的战役已经迫在眉睫。
慌乱中的国民党反动派猛然想起了他的又一个主子英国。为阻止解放军大军渡江,他们纵容英舰游弋于我国内海和长江,希望以此对即将渡江的人民解放军造成军事威慑。
其实在“紫石英”号事件发生前,中央军委对渡江战役中可能出现的外国军队主要是美军武装干涉的情况,是有所防备的。在渡江战役的部署上,特意将二野紧靠三野,渡江后二野沿浙赣路进军,四野迅速南下,以备不测。突破敌人长江防线后,三野十兵团占领江阴、无锡、苏州;九兵团主力迂回到南京以南,指向上海;七兵团沿京杭国道,直插杭州,完成对南京的包围。二野三兵团出徽州,沿浙赣路前进,保障三野侧翼,其余部队摆在浙赣路沿线。这样部署,用意很明显:万一美国出兵干涉,我军有足够的兵力应对。
然而,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中央军委预料中的事还是发生了。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国内和平条件,毛泽东、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伟大的渡江战役开始了。就在这一天,在南京附近的长江江面上,爆发了一系列相当激烈的水陆炮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颇为著名的中英南京事件,即“紫石英”号事件。
一、先简单介绍一下事件的双方
参战的英国军舰有四艘,分别是改进型黑天鹅级轻型护卫舰紫石英号(HMS Amethyst),由斯蒂芬斯船厂建造,1943年11月2日建成,二战中舷号为U16,战后舷号改为F116。该舰排水量1475吨,长91.3米,宽11.6米,吃水2.9米,主机功率4300马力,航速20节,舰员192名。武器装备为双联102毫米高平两用炮3座、双联20毫米厄利孔机炮4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4座、深弹投掷器8座。该舰于1957年退役解体。
CO级驱逐舰伴侣号(HMS Consort),由斯蒂芬斯船厂建造,1946年建成,舷号为R76,后改为D76。该舰排水量2530吨,长110.5米,宽10.9米,吃水3米,主机功率40000马力,航速36.7节,舰员230名。武备为单管114毫米炮4座、双联40毫米博福斯机炮1座、单管40毫米博福斯机炮4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2座、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深弹投掷器4座。该舰于1961年退役解体。
郡级重巡洋舰“伦敦”号(HMS London),由普次茅斯船厂建造,1929年1月31日建成,1939年至1941年进行大规模改造,相当于重建,所有郡级重巡洋舰中只有“伦敦”号接受了这样的改造,改造后的外观接近于斐济级轻巡洋舰,与原来差别甚大。改造后排水量9750吨,长192米,宽20.8米,吃水5米,主机功率80000马力,航速31.5节,舰员685名。武备为双联203毫米炮4座、双联102毫米炮4座、八联2磅乒乓炮2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10座,可载水上飞机1架。该舰战后舷号为C69,于1950年退役解体。
黑天鹅级轻型护卫舰“黑天鹅”号(HMS Black Swan),由亚罗船厂建造,1940年1月27日建成,二战中舷号为U57,战后舷号改为F57。该舰排水量1300吨,长91.3米,宽11.6米,吃水2.6米,主机功率3300马力,航速19.25节,舰员180名。武器装备为双联102毫米防空炮3座、双联20毫米厄利孔机炮2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2座、深弹投掷器8座。该舰于1956年退役解体。
由以上可以看出,四艘英舰总吨位达1.5万吨,除“伴侣号”驱逐舰外均参加过二战,实战经验丰富,火力非常强大,仅102毫米以上火炮就有32门,另外还有中小口径火炮38门。
指挥这次战斗的是人称“拼命三郎”、时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三军军长的陶勇(1912-1967)。参战的解放军部队为: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所属炮兵第3团、炮兵第6团、炮兵第1团和23军、25军所属的炮兵部队。据说对岸的国民党军第51军也曾经参加过对英舰的炮击(这点未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