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一个大胆的判断曾经让陕北空旷的高原激荡着振聋发聩的回响:游击战"将在人类战争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
做出这一判断的就是当时的中共中央 军委主席 毛泽东。
毛泽东凭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呢?
如何与日本人作战,一直是毛泽东在思考的问题。
从井冈山开始的十年游击战的经验,使毛泽东对中日战争产生了独到的认识。游击战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非常擅长的,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建立过不朽业绩。于是,毛泽东认定游击战是八路军克敌致胜的法宝,并明确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金冲及 中国 抗日战争 史学会名誉会长 教授
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方针呢?我想根本的原因是敌强我弱,那个时候八路军只有一些很落后的武器。他们只有在到了抗日前线以后,新发展的许多农民参军,更没有足够的作战的训练和准备。而遇到的呢却是比以前交手的对手,国民党的军队,要强大得多。他们是完全用现代的武器装备起来的,包括飞机、 坦克 、大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是弱者。弱者要跟一个强者较量的时候,就不能光靠斗力,斗力的话,就像毛主席说过的,那就是乞丐跟海龙王斗宝,那是要吃亏的。
解说:刘伯承惊马的故事给游击战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注解。一次,刘伯承与军事参谋骑马出行,突然飞来一只黄蜂,蜇伤了战马的眼睛,战马受到惊吓,把刘伯承摔到地上。刘伯承站起来笑着说,这马就好比日本军队,人数众多,装备精良,是个庞然大物。这黄蜂就好比我们分散出去的游击小组,短小精悍,行动灵活。这些黄蜂虽然蜇不死马,可是马也受不了。
刘伯承指挥的七亘村之战就是游击战的典型战例。
1937年10月26日拂晓,一支日军辎重部队路经七亘村,突然遭到八路军129师猛烈袭击,400多人被打死。
贾若瑜 国防大学 原副校长
敌人历来就知道,这里打了一仗,就不可能第二次再在这里打埋伏,所以就利用了这么个心理,所以第二次,就是10月28号,第二次又在这里打埋伏。
解说:三天之内,在同一地点两次设伏,日军一败再败,狼狈溃逃。
七亘村重叠伏击战出奇制胜,成为八路军学习游击战的生动教材。
游击战打的是战术上的智慧,毛泽东又前所未有地把游击战提升到了战略和政治的高度。
金冲及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名誉会长 教授
毛主席在《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里边有这样一段话:他说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间,基本的政治原则即政治目的,就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那么在当时来说,这既是一场军事的较量,同时它也是最大的政治。
解说:发报机成为坐阵延安的毛泽东指挥游击战的得力武器。据粗略统计,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在毛泽东发给前线的电报中,80%与游击战有关。在 平型关大捷 的当天,毛泽东还在电告八路军总部:"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惟一方向"。
太原失陷后,毛泽东再次电告八路军总部:"八路军将成为全山西游击战争之主体……"
毛泽东对游击战的强调,几乎到了不厌其烦的程度。
八路军的游击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美国 在太平洋战场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第一次战胜日本军队,就是借用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法。
强大的 美国 军队怎么会这样青睐八路军的游击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