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争夺海洋之路:与俄韩岛屿之争处于下风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核心提示:日本就像是在大海中漂泊的一艘船,日本人无时无刻不在感到惊涛骇浪的威胁。内心深处的这种不安全感,使他们向往巍然屹立的大陆,即使是增加哪怕一个弹丸大的岛屿。因为,拥有了岛屿,就拥有了广阔的海洋;拥有了广阔的海洋,就拥有了丰富的海底资源;拥有了资源,也就确保了日本国家的生存、发展和战略地位。

资料图:日本巡逻舰在钓鱼岛海域活动

本文摘自《世界知识》2010年第19期 作者:林晓光 原题为:日本百年来的海洋扩张

2010年9月7日,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撞击,船长和渔民被日本警方带走。日本法院批准拘留并审判中国渔船船长的事件,在平静的中国东海掀起了轩然大波。

日本政府的强硬态度使人们不由得发问:日本政府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海洋意识,制定了什么样的海洋战略,使其如此咄咄逼人地大肆进行海洋扩张呢?

要想回答这一问题,恐怕还要从100多年以来日本一步一步走向蓝色海洋的扩张过程说起。

海洋意识的强化与海洋扩张的推进

日本是一个岛国,陆地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主要由本土的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四个面积较大的岛屿,以及数千个占其陆地总面积不足1%的小岛组成。作为一个岛国,四面都是汪洋恣肆、变幻莫测的大海,日本就像是在大海中漂泊的一艘船,日本人无时无刻不在感到惊涛骇浪的威胁。

内心深处的这种不安全感,使他们向往巍然屹立的大陆,即使是增加哪怕一个弹丸大的岛屿,也是国土陆地面积的扩大,也能带来相对的安全感。因为,拥有了岛屿,就拥有了广阔的海洋;拥有了广阔的海洋,就拥有了丰富的海底资源;拥有了资源,也就确保了日本国家的生存、发展和战略地位。被大海四面环绕这一自然地理条件促成了日本海洋意识的形成。在近代以来,日本对陆地和资源的渴求更多地表现为对海洋的扩张、对岛屿的占领。

1609年日本的萨摩藩对于琉球王国的侵略,拉开了日本进行海洋扩张的序幕。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那种急欲踏平万顷波涛,急欲开疆拓土的愿望,就演变成为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强烈意识和积极政策。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的“大陆政策”以及所谓“生命线”的提出和设定,无不是日本政府的海洋扩张意识在其现实政治外交中的反映和体现。向海洋扩张,是日本政府百年来对外扩张的基本战略方向,其中包括南下、北上这两大战略理念和政策方针。而近代以来日本的海洋扩张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个方向的同时扩张。

一是亚洲东部和太平洋方面。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期,日本趁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字之前的三个月,窃取了早在明朝就已属于中国政府管辖的钓鱼诸岛。《马关条约》签署后,日本不仅割占了中国的领土台湾岛、澎湖列岛,而且将其已经实际控制、但未敢公然霸占的琉球作为一个行政区,正式纳入日本的统治和管辖、设立了冲绳县。

甲午战争同时还为日本全面吞并朝鲜半岛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尤其重要的是,战争的胜利刺激了日本继续对外扩张的胃口,日本政府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从此走向了无所顾忌、加紧实施的阶段,侵略目标直指中国和亚洲大陆。日本在亚洲东部、太平洋的扩张得手之后,又开始从岛屿、沿海,走向大陆。

二是向北太平洋方面的扩张。

日本在这里主要是以沙皇俄国为对手,实施着以争夺千岛群岛和库页岛为主要目标的海洋扩张战略,不断从北海道沿着千岛群岛向北方扩张。日本的向北扩张与沙俄的向南扩张迎头相撞,导致了双方巨大的流血牺牲。为了不两败俱伤,1855年,日本政府与沙俄政府签署了《下田条约》,把千岛群岛一分为二,群岛的北半部交给沙俄,群岛的南半部属于日本。同时将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交由日本管辖,而该岛北部仍属于沙俄政府。

1875年,为了解决领土纠纷,日俄两国政府又签署了《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把日本所占之萨哈林岛(库页岛)的南半部分与沙俄所占之千岛群岛的北半部分互相交换,形成萨哈林岛(库页岛)的全部由沙俄控制,千岛群岛全部归属日本的局面。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与日本签署了《朴茨茅斯条约》,向日本转让了千岛群岛、南萨哈林岛的控制权,萨哈林岛(库页岛)南半部分也再一次转归日本所有。

至此,日本与沙俄对于岛屿的争夺,以利益交换各取所需而告终。

三是向南部太平洋扩张的“南下战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的主要殖民地和主要岛屿,已经被列强瓜分殆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后来居上的日本开始按兵不动,一旦看出德国露出败相,立刻宣布对德宣战,出动海军对太平洋上的德占岛屿发起攻击,先后占据了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等德属太平洋岛屿,并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联盟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将上述太平洋岛屿交由日本管辖,实际上是承认了日本对这些岛屿的侵占,并使日本的海洋扩张行为“合法化”。

投机取巧的日本意犹未尽,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又与列强在谈判桌上折冲周旋,终于通过“华盛顿会议”和《五国海军协定》的签署,迫使美国、英国同意不在距离日本本土5000英里的范围之内新建或扩建海军基地。这实际上等于是美英日三国瓜分了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即:英国控制西南太平洋,美国控制东太平洋,日本控制西北太平洋。

如此一来,不仅使日本的军事防御空间成倍扩大,到达了太平洋的中部一带,获得了广泛的战略纵深;而且迫使英美势力远离日本本土,使日本获得了极大的战略优势。海洋扩张战略的巨大成功不但未能使日本满足、反而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是其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对外扩张加速的全面暴露,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由盛而衰、走向失败和灭亡的开始。

日本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又于1941年制造了“珍珠港事件”,几乎全歼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挑起了太平洋战争。战争初期,日军势如破竹,先后打败了英国、荷兰等国的军队,占领了澳大利亚以北、阿留申群岛以南的太平洋广大海域和岛屿,其控制地区南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群岛,北至阿留申群岛,东至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威克岛,几乎席卷了整个太平洋的西半部及其所有岛屿。然而,其兴也忽,其亡也速。随着美军以“蛙跳战术”发动反攻,进行逐岛攻击,将负隅顽抗的日军逐一消灭,太平洋战区的日军节节败退,一度被日军占领的太平洋上的各个岛屿又先后成为美军的作战胜利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太平洋战争以日本的投降而告终,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也都成为了美国的“托管地”,甚至连日本本土也被置于美国军队的控制和管理之下。美军太平洋地区司令长官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长官”的身份成为了日本的太上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与邻国的岛屿纠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期间所占领的海外岛屿几乎丧失殆尽。占领日本的美军当局先后发布了多个命令,对日本国家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包括日本的领土版图,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946年1月,美军占领当局发布了《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67号》,其中第三项明文规定了日本领土版图的四周范围和具体构成,即:日本的领土为“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度以南的琉球群岛的约1000个邻近岛屿”。

笔者特别要说明的是,属于琉球群岛的约1000个邻近岛屿之中并不包括钓鱼岛,因为无论是从历史上、法律上,还是按照海洋地质条件看,钓鱼岛都是中国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但是,1971年美国政府向日本政府移交冲绳的行政管理权时,出于冷战和反共的需要,故意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作为美军军事演习靶场的钓鱼岛视为琉球群岛的一部分,将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也随琉球群岛一并移交给了日本政府,从而在中日之间埋下了一颗如今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以便于美国利用中日之间的领土纠纷从中渔利。

与此同时,老谋深算的美国政府又信誓旦旦地宣称“美国政府既不能给日本增加在他们将这些岛屿行政权移交给我们之前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也不能因为归还日本的行政权而削弱了其他要求者的权利。”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向日本政府移交的冲绳(琉球群岛)的行政管辖权既不能增加或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政府对这些岛屿的管辖权,也没有拒绝或消灭其他要求者对上述岛屿的合法权利。

众所周知,在甲午战争以前,是中国政府一直有效而不间断地在台湾和钓鱼岛行使着行政管辖权力。美国政府向日本政府移交的冲绳(琉球群岛)的行政管辖权当然不能涉及或包括钓鱼岛。可日本政府却无视这一明显的事实和国际法,坚持把钓鱼岛视为日本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认为冲绳的行政管辖权涵盖钓鱼岛,并一再于政府更换之际要求美国政府明白无误地确认这一点。日本媒体也摇旗呐喊地宣称:美国暗示或间接承认钓鱼岛主权归属日本。

实际上,美国政府从未正式承认过钓鱼岛主权属于日本,而是“既不承认、也不支持任何国家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主张”,主权之争是相关国家之间的问题,希望有关方面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谈判解决问题。《纽约时报》指出:我们不承认尖阁群岛(中国的钓鱼岛)主权归日本所有。这进一步表明了媒体对美国政府立场的解读。而北太平洋方面,日本与苏联之间的领土争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也出现了新的情况。

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签署并发表了《雅尔塔协定》,明确规定:由于苏联对日宣战,并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击溃了日本的关东军,因此战后将千岛群岛等被日军侵占的岛屿归还苏联。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发起了“千岛群岛战役”,击败千岛群岛各个岛屿上的几万日军,占领了整个千岛群岛,包括国后、择捉、齿舞、色丹等四个岛屿。

苏联认为这四个岛屿在地理上是千岛群岛的向南延伸,是千岛群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称之为“南千岛群岛”,既然《雅尔塔协定》规定将整个千岛群岛交给苏联,自然也包括这四个岛屿。日本则认为,这四个岛屿是日本北海道的附属岛屿,不属于《雅尔塔协定》所说的千岛群岛,它们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被苏军非法占领了,因此称之为“北方四岛”,并一直要求苏联归还。

北方四岛之中,择捉岛最大,面积约为3200多平方公里;国后岛次之,约为1500多平方公里;色丹岛位居第三,约为250平方公里;齿舞岛最小,约为100多平方公里。就连最小的齿舞岛,比起日本与中国争议的钓鱼岛(日方称尖阁诸岛),以及日本与韩国争议的独岛(日方称竹岛),都要大得多得多。

这一领土争端成为战后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与日本之间最大的纠葛,至今仍不时地干扰日俄关系,日本与苏联或俄罗斯因此至今也没有签署结束战争状态的双边和约。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日本政府的立场是要求苏联或俄罗斯把这四个岛屿归还日本。

核心提示:日本就像是在大海中漂泊的一艘船,日本人无时无刻不在感到惊涛骇浪的威胁。内心深处的这种不安全感,使他们向往巍然屹立的大陆,即使是增加哪怕一个弹丸大的岛屿。因为,拥有了岛屿,就拥有了广阔的海洋;拥有了广阔的海洋,就拥有了丰富的海底资源;拥有了资源,也就确保了日本国家的生存、发展和战略地位。

资料图:日本巡逻舰在钓鱼岛海域活动

本文摘自《世界知识》2010年第19期 作者:林晓光 原题为:日本百年来的海洋扩张

2010年9月7日,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撞击,船长和渔民被日本警方带走。日本法院批准拘留并审判中国渔船船长的事件,在平静的中国东海掀起了轩然大波。

日本政府的强硬态度使人们不由得发问:日本政府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海洋意识,制定了什么样的海洋战略,使其如此咄咄逼人地大肆进行海洋扩张呢?

要想回答这一问题,恐怕还要从100多年以来日本一步一步走向蓝色海洋的扩张过程说起。

海洋意识的强化与海洋扩张的推进

日本是一个岛国,陆地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主要由本土的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四个面积较大的岛屿,以及数千个占其陆地总面积不足1%的小岛组成。作为一个岛国,四面都是汪洋恣肆、变幻莫测的大海,日本就像是在大海中漂泊的一艘船,日本人无时无刻不在感到惊涛骇浪的威胁。

内心深处的这种不安全感,使他们向往巍然屹立的大陆,即使是增加哪怕一个弹丸大的岛屿,也是国土陆地面积的扩大,也能带来相对的安全感。因为,拥有了岛屿,就拥有了广阔的海洋;拥有了广阔的海洋,就拥有了丰富的海底资源;拥有了资源,也就确保了日本国家的生存、发展和战略地位。被大海四面环绕这一自然地理条件促成了日本海洋意识的形成。在近代以来,日本对陆地和资源的渴求更多地表现为对海洋的扩张、对岛屿的占领。

1609年日本的萨摩藩对于琉球王国的侵略,拉开了日本进行海洋扩张的序幕。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那种急欲踏平万顷波涛,急欲开疆拓土的愿望,就演变成为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强烈意识和积极政策。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的“大陆政策”以及所谓“生命线”的提出和设定,无不是日本政府的海洋扩张意识在其现实政治外交中的反映和体现。向海洋扩张,是日本政府百年来对外扩张的基本战略方向,其中包括南下、北上这两大战略理念和政策方针。而近代以来日本的海洋扩张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个方向的同时扩张。

一是亚洲东部和太平洋方面。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期,日本趁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字之前的三个月,窃取了早在明朝就已属于中国政府管辖的钓鱼诸岛。《马关条约》签署后,日本不仅割占了中国的领土台湾岛、澎湖列岛,而且将其已经实际控制、但未敢公然霸占的琉球作为一个行政区,正式纳入日本的统治和管辖、设立了冲绳县。

甲午战争同时还为日本全面吞并朝鲜半岛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尤其重要的是,战争的胜利刺激了日本继续对外扩张的胃口,日本政府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从此走向了无所顾忌、加紧实施的阶段,侵略目标直指中国和亚洲大陆。日本在亚洲东部、太平洋的扩张得手之后,又开始从岛屿、沿海,走向大陆。

二是向北太平洋方面的扩张。

日本在这里主要是以沙皇俄国为对手,实施着以争夺千岛群岛和库页岛为主要目标的海洋扩张战略,不断从北海道沿着千岛群岛向北方扩张。日本的向北扩张与沙俄的向南扩张迎头相撞,导致了双方巨大的流血牺牲。为了不两败俱伤,1855年,日本政府与沙俄政府签署了《下田条约》,把千岛群岛一分为二,群岛的北半部交给沙俄,群岛的南半部属于日本。同时将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交由日本管辖,而该岛北部仍属于沙俄政府。

1875年,为了解决领土纠纷,日俄两国政府又签署了《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把日本所占之萨哈林岛(库页岛)的南半部分与沙俄所占之千岛群岛的北半部分互相交换,形成萨哈林岛(库页岛)的全部由沙俄控制,千岛群岛全部归属日本的局面。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与日本签署了《朴茨茅斯条约》,向日本转让了千岛群岛、南萨哈林岛的控制权,萨哈林岛(库页岛)南半部分也再一次转归日本所有。

至此,日本与沙俄对于岛屿的争夺,以利益交换各取所需而告终。

三是向南部太平洋扩张的“南下战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的主要殖民地和主要岛屿,已经被列强瓜分殆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后来居上的日本开始按兵不动,一旦看出德国露出败相,立刻宣布对德宣战,出动海军对太平洋上的德占岛屿发起攻击,先后占据了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等德属太平洋岛屿,并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联盟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将上述太平洋岛屿交由日本管辖,实际上是承认了日本对这些岛屿的侵占,并使日本的海洋扩张行为“合法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