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日本,谈“侵略”,至今还是个禁忌,反省日本的战争罪行的言辞,常被人称为“自虐”。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警世钟上的四个大字“勿忘国耻”提醒着每一个来访游客。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本文摘自《国际先驱导报》2011年9月19日版 作者:黄文炜 原题为:纪念日:渲染“被害”,匮乏反思
斗转星移。你是否还记得那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如今,它已经过了整整八十年。
从1931到2011,九一八事变后的这八十年,日本人是怎样看待那段历史的?“活在当下”的同时,历史真的可以忽略不计或任意美化吗?
从某种程度上,了解他们的看法,才更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看到中日关系的症结所在。
很多日本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九一八”是什么日子;但对于日本自身的“被害”,却是牢牢记住:日本是唯一被发射原子弹的国家,日本人深受原子弹之害……
当中国国内还未拉开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的活动序幕时,日本已经提前把中日在历史问题上的敏感性摆到了台面。
最新的“依据”缘于今年8月,黑龙江省方正县拆除了“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日本媒体索性从东京[注: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东京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人口约1254.4万(2005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赶到方正县,细述中国多年的“反日教育”和方正县“委屈被批为汉奸县”。
“9月18日将迎来‘柳条湖事件’(即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预计这段时期中国的反日气氛会日益高涨[注: 高涨 拼音: 解释: (物价、运动、情绪等)急剧上升或发展。-gaozhang]。”日本《东京新闻》如是评估道。猜疑、“忧虑”情绪开始浮现在日本媒体版面——这往往是日本选择性忽略侵略战争带给亚洲其他国家伤害的惯用思路。
除了“九一八事变”,萦绕中日关系心结的还有其他纪念日:如“七七事变”、“八一五”投降日、“9·3”抗战胜利纪念日等。于日本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如何看待这些历史节点,无疑成为反映其内心深处对侵华史观看法的一扇窗口。
战争纪念片主打爱和亲[注: 和亲是指,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秦汉之际,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势力空前强大,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史记·刘敬传》)。]情
日本把8月15日称为“终战日”,每到“8·15”前后,电视台都会播出战争纪念片,但主题基本上是呼唤和平[注: 和平通常指战争之间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内容多表现亲情和爱情。例如今年,富士电视台在8月13日播出表现战争中兄弟情的电视剧《最后的纽带》,说的是哥哥在美国谋生,参加了美军,而弟弟成为日军敢死队成员,兄弟俩在冲绳战场相逢,本是站在敌我双方立场的两人,最后兄弟爱和亲情跨越了一切。
众多电视剧中,每年NHK电视台为纪念“终战日”播放的节目最引人瞩目。今年8月13日,该台播出了纪实性电视剧《蓝眼睛的(中国)少年兵》,以一位还存活着的日本老兵——已经95岁的藤井先生对当年战争的一段真实回忆为中心内容而改编。电视剧由中日混血儿、少年明星小针升平主演。故事的时代背景是1943年秋季,当时日军的一支连队在行军途中,发现一个掉了队的中国(重庆)少年兵——罗布信。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只有14岁。后来,他被日军的藤井收留。在激战中,少年兵被当做杂役,后来在炮击中左眼受伤失明。日本兵像对自己的弟弟一样爱护他,他们在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电视剧表现了这样的主题:如果没有战争,日本人都是有情有义的普通人,被收留在日军中的中国少年兵,他那淳朴的性格、可爱的笑脸给在战争中苦熬的士兵们带来了很大安[注: 大安市-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在东经123°08′45″—124°21′56″,北纬44°57′00″—45°45′51″之间,属中温带季风气候,]慰,他们在同甘苦共患难的生活中通过交流,士兵们的人性和良心得以萌发。电视剧把战争故事描写得有些浪漫色彩。而关于这部电视剧还有一个后续话题:导演久保田在电视剧播放后,受藤井先生的委托,想与中国电视台合作,共同制作一个“寻找罗布信”的节目,如果当年的少年兵还活着的话,已过80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