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记者的随机调查发现,多数人在记忆中只剩下吃粽子,端午的一些习俗已经远去,而刚从韩国考察完的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陶立璠在描述韩国江陵端午祭的隆重时,表示中国的端午节等民俗文化已遭遇严重的集体失忆症,一些专家纷纷表示应恢复端午节的真实面目——全民性的防疫健身节日。
缺憾:端午节变成粽子节
包粽子、插菖蒲、佩香包、喝雄黄酒、挂五彩粽……正在东岳庙内举行的端午民俗游园会吸引了不少市民参加。很多人表示“端午节,不就是吃粽子纪念屈原吗?”但观看过《老北京怎么过端午》展览后,一些人才知道端午有那么多讲究。“要不是这些个展览唤起儿时的记忆,对于老北京的过节习俗也都基本淡忘了”。而多数商家只是没能充分利用端午节的其他民俗文化。
“其实我们已对传统节日习俗出现了集体失忆症。”在东岳庙,由中国民俗学会和北京民俗博物馆召开的“北京端午习俗讨论会”上,专家们呼吁立即抢救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北京民协主席赵书介绍,端午节是一个大节日,节日内容繁多。原来过节的时间是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在少数地区还热闹到五月十三;包括祭祀供“五毒饼”和“玫瑰饼”;用苇叶包裹黄米小枣粽子;家家户户插艾蒿防瘟避灾;身上配戴五彩粽子以祈福增寿;贴葫芦花以避“五毒”;孩童到郊外玩“斗百草”游戏等。赵书认为,民间习俗背后都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今天的人们恰恰忽视了这些。
期望:恢复防疫健身的原始内涵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端午事件上书第一人乌丙安表示,多年来介绍端午节来历时,总只讲它是一个纪念爱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未免过分片面地强调特定地方的纪念性内容,结果使几代人不了解端午节的真实内容和全民防疫健身的内涵,逐渐失去了美好传统文化记忆,从整体上冲淡了端午节的传承”。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高丙中则希望国家体育总局把赛龙舟作为一个体育项目来全面推广。“特别重要的是要给它一个节日文化空间,大家又不可能到文化馆去过端午节”。
要求:专家要做实践者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称,“现在形势很好,政府重视,也给了政策和经费,但怎么来做?专家委员会应确定位置,不仅是搞咨询”。江陵端午祭的保护,就是韩国学者做的,韩国任中全在上世纪60年代就做了端午祭的细致考察,并做了很多具体的事。“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专家多是口头上支持,究竟怎么做没行动。我觉得专家应该很具体地指导一个项目,做一个课题,将端午节做一个申报,这样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