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上级指示我一线部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沿阵地,但并没有具体给我们师赋予攻占391高地的任务。为了实现敌前潜伏、发起进攻的突然性,在此之前,我们以小部队行动,逼近敌前沿阵地,挖掘修筑坑道和壕沟,既便于防御,又利于进攻反击。
同时,师里还多次组织潜伏部队团、营主官和师侦察人员到敌阵地前侦察,对地形和守敌的活动规律摸得一清二楚。然后,我们反复在沙盘上,从391高地的东北、正北和西北三个方向进行潜伏和进攻的推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制定了周密的应对措施。同时,对参加潜伏行动的指战员进行思想发动,明确了潜伏的战场纪律和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置办法,确保万无一失。
从向守志师长的回忆文章中可以看出,第44师最初决定夺取391高地,与白马山之战是无关的。
三.391高地争夺战的特点及与上甘岭战役的关系
在志愿军15军布防的区域里,由于平康谷地便于美军发挥火力优势和重装机械化部队的优势,所以,15军把头等主力部队第44师(师长向守志)、29师87团和大量火炮配属在这一地区,做重点防御。所以,第44师的火炮较多,用于1952年10月12日晚进攻391高地作战的就有支援火炮70余门,坦克7辆。在后来与敌进行391高地拉锯争夺过程中,44师使用火炮较多,投入兵力较少,多用炮、少用兵是391高地争夺战的一个特点。
夺取391高地是44师师长向守志自行决定的秋季战术反击目标,10月12日第一次攻打391高地时上甘岭战役还没爆发,所以当时与上甘岭战役也无关。只是后来为了策应上甘岭战役,44师加大了争夺391高地的力度。
四.志愿军10月12日打下391高地后为什么没有坚守
邱少云在10月12日潜伏过程中遇敌打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引起草丛燃烧,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身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以自我牺牲使潜伏部队没有暴露。10月12日傍晚,志愿军炮火准备8分钟后,潜伏步兵发起冲锋,仅18分钟,即全部解决战斗,全歼南朝鲜守军,计毙伤俘敌170余名。
但我军并没有坚守391高地。据后来负责寻找邱少云遗体的梁嵩山回忆说,“由于战斗结束后,我方迅速撤离了391高地,敌人恢复了被总攻时炸毁的铁丝网,高地也被后援敌人占领,搜寻十分困难!”
我军为什么不坚守391高地呢?
由于缺少资料,我也不能给出志愿军第87团10月12日夜占领391高地后又迅速撤出的准确原因。但从38军白马山之战及45师上甘岭之战的过程看,我军夜晚夺取阵地后,第二天白天敌军肯定会利用其制空权和炮火优势凶猛反扑。我军如果据守阵地,肯定会有重大伤亡,往往阵地还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