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战地宪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的 Proffoss,后在一七四○年,腓特烈二世建立了督战马队〔Feldj?gerkorps zu Pferd〕――随即很快的又改名为“督战骑兵队〔Reitendes Feldj?gerkorps〕”,这可以说是后来德国野战宪兵的正式雏形。当时督战骑兵队的主要责任是指挥交通、传递军令和保卫王室成员。一七四一年,该部的分支之一――“督战步兵队〔Feldj?gerkorps zu Fuss〕”还参加了普法战争。
在十九世纪,督战队和国内的宪兵〔Gendarmerie〕相结合,成立了一直延续至今的“战地宪兵”〔Feldgendarmerie〕。
至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国陆军共有三十三个野战宪兵连〔每连有六十名士兵和士官组成〕。而到一战结束前,这个数字上升至一百一十五个。在一战的结束后,野战宪兵也随着“德皇陆军〔Das Kaisersheer〕”一起解散。
在战后的魏玛共和国国防军〔Die Reichswehr〕中没有任何的警察部队,原来军事警察在要塞地区负责的巡逻任务也由普通士兵承担。随着一九三三年纳粹党掌权,德国的军事力量开始扩张,作为传统编制之一的战地宪兵也再度重生。在第三帝国时期的国防军〔Die Wehrmacht〕编制内, “战地宪兵”〔德国士兵们也把其称之为“Kettenhunde”――链狗〕
肩负着双重角色――不但只是一支组织严密的警察力量,同样也是一支接受完整步兵训练的正规军事组织。这些军警部队一般部署在陆军师或更高一级的编制中,这当中除了师直属宪兵部队外,还有一些由师部指挥的独立编制。
德国宪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