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援华飞行队
by Anatolii Demin
涡扇 译
1937
年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展开。尽管日本人把它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但很多历史学家把这一天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事件的起因很可笑,日本人宣称有士兵在演习中失踪,要求中国军队打开城门让日军搜查。遭到拒绝后日本人在卢沟桥和中国军队发生了冲突,之后又炮击了宛平城。
其后华北地区陷落。8 月 13
日上海保卫战开始。日本情报机构警告说,在南京机场起飞的飞机支援下,中国军队可以在几天内把上海地区的日军赶走。同日国民党航空委员会发布了第一号作战命令。日本在该地区没有任何机场,地面部队无法得到空中支援。携带老式
A2N 战斗机的轻型航母 Hoso 号无法和中国战斗机对抗,日本于 8 月 15 日把加贺号调到了上海外海。
在中国全境内大规模使用空军的战斗活动开始于 8 月 14 日,但是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日本从本国政府的发展军用航空业的政策中收益良多。在 1935 到
1937 年间,日本国内生产的军用机分别是 952、1181 和 1511 架。从 1937
年起日本航空工业开始在严格保密下迅速增加军用飞机的产量。1936-1937 年期间日本独立发展了并量产了双发轰炸机 Mitsubishi Ki-21 和
G3M1、侦察机 Ki-15、舰载轰炸机 B5N1 和舰载战斗机 A5M1(96 舰战)。它们在 1937
年底的露面是值得注意的,但当时无人关注此事。在当时西方国家对日本飞机设计师的潜力知之甚少,普遍的看法认为日本只会模仿西方的设计,至于军用飞机则更要落后一代。96
舰战在 1937--1940 年间一直是中国空军的主要对手,它的性能不输于西方的任何同时代战斗机。
在战争初期,日本首先重新装备了海军战斗机,而陆军航空队还在改组中,那时它还不是一支重要力量。海军航空兵依靠压倒性的数量优势很快掌握了制空权。
海军轰炸机依靠超长的航程可以从本土和台湾起飞去轰炸中国纵深的目标。陆军航空兵此时还局限于保护地面部队,但也很快组建了新部队。由于飞机性能和飞行员训练水平与海军存在差异,陆军航空兵主要用在中国战场。
由于没有自己的航空工业,中国空军的战斗潜力受到限制。在 30
年代的内战中,国民党相当关注军用航空的发展,并在上海、杭州、韶关、南昌等地建立了航空工厂,但实际效果有限。从欧美请来的技术顾问更关注本国的商业利益。结果中国引进了型号繁多的机型,其中许多都是过时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