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曹操不做皇帝,就是奸,也成为罪名。这道理,我看是说不清的(曹操至死时只是魏王,不是皇帝。曹丕坐上皇帝位后,追封为武皇帝)。
小说与戏台上,给人的印象是:曹操的气焰高得很,皇帝(汉献帝)都怕他。你既然这样威风了,那你就做皇帝吧,你又不做,真是奸。
是不是早早夺了帝位就不奸?
上一世纪是造反世纪,那时造反才是英雄,敢于拉皇帝下马才是英雄。曹操不把皇帝拉下马,自己做皇帝,当然不是英雄,顶多是“奸雄”。
总之,说来说去,曹操很奸。
但事实上,曹操根本不是一个造反者。
曹操这个家族,在汉代一直有人位居高层,是开国功臣曹参之后。曹操二十岁时,举孝廉,做了洛阳北部尉,年纪轻轻,很果敢,“执法不避豪强”。《曹瞒传》上记,他曾把犯了夜行法的人棒杀,这人是汉灵帝宠爱的近臣蹇硕叔父。于是一时“京师敛迹,莫敢犯者”,一向横行的某些人都规矩起来了。这些“近习宠臣”没法子动摇曹操,就说他应该升官,把他升迁去做顿丘令。
此后,曹操的才能继续有表现,在黄巾起义的时候,他做了骑都尉,平乱有功。
这段时间,汉朝廷已经非常混乱,主要是权贵者贪污敛财,贫富悬殊,万民不安。下层农民起义频仍,而上层有实力的豪强(朝廷中的,地方上的),纷纷谋占更大的利益,许多人有另立皇帝的野心。多次有人邀曹操合伙,曹操都拒绝了。有这样的事例:
冀州刺史王芬等,想废汉灵帝,另立合肥侯,拉曹操参加。曹操拒绝(王芬后来事不成,自杀)。
野心家董卓要与曹操合谋,曹操不与他合作,变易姓名溜走回乡。后来董卓废了汉灵帝,立汉献帝。
袁绍打算立刘虞(幽州牧)为帝,曹操不合作。袁绍曾经拿一玉印(皇室玉玺)给曹操看,曹操对袁绍印象很恶劣,“太祖由是笑而恶焉”(三国志.武帝纪),玉玺是政权的象征,袁绍得到玉玺,很自得,以为可得天下。
从这些事例,可以说明曹操一开始就不想推翻汉室。但他希望把汉室整顿好,安定下来。这个立场,他是坚持的。
坚持不做皇帝,也不容易。
但曹操就是坚持不做皇帝,坚持扶助汉室。
曹操扶助朝廷,表现出色。最初,当宦官为祸时,大将军何进与袁绍打算大诛宦官(也是为了夺权),曹操认为对宦官有罪者治其罪,诛元恶就行了,不必大诛。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曹操起兵,既自立势力,也平黄巾兵(曾受降卒三十万,由此壮大,号青州兵)。这时曹操表现出有安定社会的力量,献帝封他为建德将军(曹操时年四十二岁),此后地位升得很快,为大将军,为丞相(五十四岁)。五十八岁时,可以“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五十九岁时,封魏公,加九锡。这时皇帝也怕他了。曹操的地位,是他在政治与军事上打出来的,不是诈出来的。
后来汉帝把皇位禅让给曹丕时,给曹丕的册诏书上,就明白地说,董卓把持朝政的时候,“当斯之时,尺土非汉有,一夫岂复朕民?”就是说那时尺土一民,都不是汉室的了,就靠曹操“奋扬神武……保葽皇家。”
不过,曹操能够这样打出局面,也与他一直高举汉室旗帜,藉汉室的号召有关(诸葛亮谓之“得天时”)。后来他封魏公,《汉帝纪》上说“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说是他自己要的。不过,他就是要到魏公为止,他的确不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