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友设计的二炮东风-41洲际战略导弹方案
东方网4月27日消息:新欧洲网站25日刊登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乔纳森·霍思勒格(JonathanHolslag)文章称,中国可能于今年或明年启动使用新型东风-41远程导弹。中国和印度还一直致力于在其导弹上安装多个机动弹头以提高导弹穿越敌防空系统的自我保护能力。
文章称,经过几个月艰难的外交冒险和个人冒险之后,《削减核武器条约》无疑成为奥巴马的个人胜利。它也使美俄关系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并可能加大对伊朗的压力。但从更广泛的国际战略背景来看,这一条约对创建更安全世界的帮助并不很大。过去,中国等大多核国家都称核武器只是纸老虎,一再强调要建造无核世界。但就其战略思想来看,核武器仍是敌对环境中保持威慑力的重要工具。总之,有五大原因使这些国家的核观点并未受到新核条约的影响。
第一,将核弹头从2000枚削减至1550枚可谓是前进了一大步。但较之中国拥有的约200枚核弹头,1550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更不用说两个国家日后还要部署700枚战略导弹了。五角大楼估计,中国拥有约100枚远程和中程弹道导弹,因而中国或印度的决策者大都认为这种削减规定这只是形式主义。
第二,质量问题远大于数量问题。美俄大量的核武库存无疑是两国相互确保摧毁原则的产物。今天,核国家倾向于奉行最小核威慑战略,意即对某些关键目标进行打击的能力。这就需要有质量更可靠且可用的核武库。核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和美国——每年都耗资数十亿美元升级其运载系统。美国在改进其“民兵-3”导弹。俄罗斯也增加了Topol-M发射器数量并研发适用于潜艇的新型导弹。目前,中国已经增加了先进东风-25导弹的库存并可能计划于今明两年开始部署新型东风-41远程导弹。在美国和俄罗斯的示范下,中国和印度也致力于在其导弹上安装多个机动弹头(MRIV)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以小见大多已成为军事规划的新理念。
第三,多领域追求威慑力。即使核武器的数量在减少,具备发射核弹的能力和导弹防御能力同样重要,因此许多国家对导弹防御的投资也很大。美国不仅在东欧部署了拦截导弹,在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和太平洋沿岸都有部署。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也在增加导弹防御能力。而且,太空已成为又一个战场。五角大楼2011年的预算中包括数十项投入巨大的新研究项目,可使美国成为地球之外的军事领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