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猫耳洞,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可谓大名鼎鼎。说起猫耳洞,我们本能会想起中越边界战争。
在中越边境,中国大部分前沿阵地都是越军犬牙交错,不可能建立大规模的军事作战工事,,双方相距不过几百米,制造大型工事需要时间很长,必然遭遇越军集中炮击,,。双方的阵地都以中小的防炮洞为主。这种防炮洞是解放军在六十年代研究的较新式野战单兵防御工事,也是中国研究的第一代野战工事。
猫耳洞的防炮性能很好,解放军在防御中伤亡很少。但是猫耳洞的缺点是空间狭小, 闷热,潮湿 云南广西边境的亚热带气候,就算是住在通风极好的竹楼里面,也是无法忍受的。猫耳洞大不过几米长宽,小不过一两米长宽,大半处于地下,只有一个狭小的出口在外,根本不可能通风。


人在里面和我们蒸桑拿差不多。在洞里面根本无法穿衣服,因为湿度过大,衣服都是潮湿的,很容易贴在身上,除了让人非常难受以外,还极容易生皮肤病,甚至全身溃烂。所以猫耳洞里面的解放军士兵百分之百都是全身赤裸,连内裤也不穿,因为根本穿不住。
1984年开始的两山轮战期间,我广西云南中越边境防御阵地大多采用猫耳洞工事,战士们在防御越军炮火时要忍受猫耳洞里的恶劣环境,冲锋时则赤身裸体或衣冠不整。这就是为什么两山轮战留下的影像图片中战士们衣冠不整的原因,两山轮战也因其恶劣的阵地环境而闻名于世,这场战争被后来称为八十年代的“裸体战争”。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阵地环境造就了一批衣冠不整而又屡立战功的老山将士,那段历史作为参战的将士来说,不需要常常提起但永远也难以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