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说起冷战期间的美苏间谍战,用“惊心动魄、各出奇招”这八个字来形容也许是最贴切不过了。而在冷战最前沿--柏林,间谍战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尤其是著名的“柏林隧道”事件,拉开了美苏在柏林地下秘密较量的序幕,这场秘密战争虽然没有硝烟,却异常紧张激烈,从冷战开始一直打到了柏林墙的倒塌。从本期推出的5期连载《柏林地下的秘密较量》,将为您还原“柏林隧道”事件的来龙去脉。
1956年4月的一天,在东柏林郊外的索恩法尔德公路上,一小队苏联通信兵正在对地下通信电缆做例行的检查维修。这里是供东德军事和民政当局使用的一个重要电话线缆接头,可以同时供432条线路通话。
“嘿,伙计,这是什么?”一名年轻的士兵吃惊地望着手中一条包着厚铅皮的电线,这条多出来的“杂散”线路是不应该在这里出现的。这条线路一直通向一条陡直的甬道,甬道里面是一条水平的隧道,在不远处,一扇钢筋混凝土的大门堵住了去路。门上用德文和俄文写着:“严禁入内--奉总司令命令”。通信兵们在大门面前迷惑不解,他们隐隐觉察到这扇门背后有一个惊人的秘密,又惶恐于门上的命令,不知如何是好。
经过一阵慌乱和电话里的争吵,苏军士兵们终于得到指示,批准他们打开大门。很快,大门上被安上了炸药,随着一声巨响,大门被炸开,全副武装的士兵们立刻冲了进去,眼前的一切让他们目瞪口呆:这是一间独立的钢制小屋,里面摆满了各种精密的电子窃听仪器,不同颜色的指示灯还在闪烁。屋内空无一人,电炉上已经煮沸的咖啡嗞嗞地响着,暗示主人刚刚离去。在小屋后面,是一条宽敞齐整的隧道,向远处延伸……
这间小屋是干什么用的?这条通道通向何方?随着调查的深入,一场美苏间的情报“暗战”逐渐浮出水面。
“黄金计划”盯上苏军通信电缆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的消散,欧洲大地上出现了两个德国--东德和西德,柏林也被一分为二。苏联和美国的间谍部门就在柏林摆开了战场。
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是希伦科特,此人足智多谋,是一位间谍老手,他认为柏林是东西方的结合点,是从事间谍活动的最理想地点。那时候,窃听是最普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间谍手段之一,希伦科特自然不会漠视窃听的作用。
在得到高层的许可后,希伦科特立即展开了准备工作。他草拟了一份计划大纲,把这项窃听工程命名为“黄金行动”。之所以取名“黄金”,是因为希伦科特认为,优质的情报比黄金还有价值。之后,希伦科特把数名间谍专家召集到中情局总部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专家们发现,苏联军事设施里都有地下通信电缆通往东德和东欧各国,中情局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希伦科特决定迅速在苏军通信电缆附近秘密挖掘隧道,沿线窃听。这项计划只有中情局的少数几个领导人知晓。
然而,希伦科特很快就发现,面对强大的克格勃,要顺利实施这一窃听计划难度相当大。于是,希伦科特把眼光投向了美国的忠实盟友英国:希伦科特亲笔写就密信一封,寄往英国间谍机构军情五处,明确无误地要求英国人参加这项针对苏联的秘密窃听行动。
英国间谍果然出手不凡,他们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查出苏联与东德及东欧驻军的通信是以东柏林为中心的。英国间谍提出的具体实施计划同样让希伦科特怦然心动:如果从西柏林建窃听隧道穿过勃兰登堡门,再向东伸延进入东柏林,截听苏联军事通信将易如反掌,而且隐秘性极高。
计划虽然提出了,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美英两国情报部门为此大费了一番周折。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

最秘密而艰巨的窃听工程
这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秘密而艰巨的窃听工程,它从1949年开始策划设计,用了5年多时间才最终完成。
挖掘窃听隧道,最大的困难是需要确定苏联军方通信电缆的位置,然后在电缆之下开凿隧道,才能达到最佳窃听效果。按照“黄金计划”,中情局将挖掘一条总长1.4英里的隧道,从西柏林南郊的阿尔特格里尼克开始,穿过勃兰登堡,再延伸到东柏林阿尔特-格林尼克区的公墓,直通索恩法尔德公路地下。由于苏军和东德边防军日夜在地面巡逻,因此施工不能有任何声音和震动,土方要不被人注意地运走,工地入口处要小之又小,地面要不留痕迹,电子仪器工作时热量不能传到地面……总之,只要地下稍有异常,这项秘密工程就会全盘败露。为了解决挖掘技术问题,美国人着实费了些时间。
此外,在窃听技术方面,美国人也遇到了难题。当时苏军对西方间谍已相当警觉,将领级的官员通电话必须按规定加密干扰声音。不过,中情局通信专家经长期研究发现,声音受干扰的一瞬间,原声仍留在电话线上,如能运用特殊技术截收原声,就可清晰听到通话内容。这项试验,由中情局通信兼密码专家纳尔森一手负责,试验进展得还算顺利。
1953年2月,杜勒斯出任中情局局长。这个老牌间谍一上任便发现,前任极力推行的“黄金计划”相当重要,于是,他要求全力加速计划的实施。1954年,杜勒斯收到由潜伏在东德的3名间谍传来的情报:在东柏林近郊的格林尼克村有一条地下电缆,它可容纳432条电话线路,其接头离西柏林近郊的鲁多夫村仅有6英尺距离。于是,杜勒斯命令美特工在鲁多夫村开凿一条地下隧道,直通这条具有无限情报价值的电缆。
想找到这条直径只有2英寸的电缆线,必须精确测定挖掘位置。中情局人员假装在东、西柏林交界处打棒球,故意将棒球远远地打到东德管辖的区域。然而这一把戏被友好的东德卫兵破坏了,他们见球过来,便把球抛回西区。无奈之下,中情局只好让两名特工伪装成美国大兵,驱车前往东柏林执行任务。他们在预定地点停车假装换车胎,冒险将两个小型无线电发射装置放在选定位置上,这才确定了隧道挖掘的精确位置。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

窃听电缆直通苏军总部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窃听隧道于1954年8月正式开始挖掘。为了迷惑苏联人,也为了不让自己人胡乱猜测,中情局指示,在西柏林隧道起点之处,伪装兴建仓库和雷达站。他们把掘出来的土先放进雷达站的地下室,然后装进一只只大木箱,木箱外面再贴上各种标签,趁黑夜用卡车偷运出去。
当时,苏联间谍也曾对此产生过怀疑,但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建雷达站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当他们得知是建仓库和雷达站时,也就不再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隧道施工由中情局高级官员比尔·哈维负责全面指挥,具体的挖掘工作则由美国工兵负责。从一开始,挖掘工作就进行得十分困难。美国人先是在一个地段遇到了地下水,接着又在另一处碰上了奇臭无比的化粪池排放区,美国工兵只好头戴防毒面具,身穿防水服工作,每次工作结束,工兵们脱下胶制防水服装时,里面倒出来的汗水足足有一碗。
经过半年的挖掘,隧道最终于1955年2月竣工,其中有一段直通索恩法尔德公路下面,竟然接通了苏军总部的通信电缆!这条地下隧道长2.5公里,直径2米,隧道的四壁全用厚铁板镶接而成,铁板表面贴有隔音材料。隧道里装有空调设备来调节温度和湿度,用水泵来排除渗出的地下水。隧道的主体工程是窃听室,窃听室里设有交换台和432个扩音器。这些扩音器又都和东柏林的那条地下电缆中的电话线路对应。此外还有一套精密的窃听和录音装置。窃听线路用厚厚的铅皮包着,穿过一层木头隔板,通过一条陡直的甬道和两重结实的铁门,最后接到东柏林的电缆接头上。这样就能听到“铁幕”那边电话的声音了。这些电话的声音经过扩音器扩大音量后,输送到隧道上面的雷达站。在雷达站里设有432台磁带录音机,它们能把窃听到的所有电话声音都录下来。
这就是间谍史上著名的“柏林隧道”。隧道修成后,中情局就可以极其方便而又准确地窃听到东柏林和莫斯科之间往来的电话了。利用这个布满窃听器的隧道,中情局每天可以录制800盘录音磁带,打印至少4000米长的文传打字带。每个星期,中情局把这些材料送回华盛顿处理,经过翻译后,供分析人员研究。大约50名精通俄语和德语的人员挤在一间只有25平方米的密室里从事翻译工作,而为了防止克格勃窃听,这栋房子周围用铁板裹得严严实实,而且没留窗户。人们给这个房间起个绰号:“袜厂”。
从秘密隧道传来的大量重要情报令中情局大喜过望。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克格勃并不是吃干饭的。事实上,较量才刚刚开始。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954年8月,柏林窃听隧道开凿后不久,监听设备就开始试验截听苏军电话了。第一个重要信息于当年底被截获:苏联军方传达克里姆林宫指示,要求驻东德苏军保持良好纪律,不可破坏和谐气氛,配合政府同西德改善关系。分析人员根据这份情报做出判断:柏林战争状态有望结束。果然,1955年1月,苏联宣布与西德结束战争状态,9月13日双方正式建交。
1955年2月,窃听隧道竣工,开始正式运作。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由此流向中情局,中情局的良苦用心似乎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凭借这条隧道掌握到苏联夸大在东德的驻军实力,根本不可能突然向西柏林发动进攻。同时,他们还获知,苏军在东德修筑了特殊的武器库,分析专家推测,苏联人可能会在东德部署原子弹。美国还通过隧道窃听,有效掌握了苏联的欧洲战略。
不过好景不长,中情局不久就感到事情有些蹊跷。因为后来的苏联出兵匈牙利事件,中情局竟然没有从隧道里获得一条有用的情报。美国人开始产生了怀疑--难道苏联人已经发现了隧道的秘密?
1956年4月,一小队苏联通信兵发现了隧道中的窃听室后,莫斯科方面声称,他们早就知道美国人在搞地下活动,因此他们发放了很多假情报愚弄美国,直到时机成熟才一举粉碎美方的地下阴谋。事实的确如此,早在隧道动工前,苏联人就已经得到了美国的“黄金行动”计划。当时,苏联人并没有马上拆穿中情局的阴谋,而是来了个“将计就计”。从此,苏联人就把机密情报改在其他线路上传送,同时又利用这几条电缆向西方传送假情报。
柏林隧道暴露后,东柏林的报纸、广播都发表了头条新闻,苏联政府用最严厉的措辞向美方提出抗议,要求严惩开凿隧道“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并说,美国中情局长杜勒斯的妹妹、美国务院德国问题专家埃兰娜·兰辛·杜勒斯女士曾两次到这个地下隧道“检查工作”。东欧一些国家的报纸也相继发表评论,指责这种窃听行为严重损害了东德的主权。
不久,苏联政府就把这条地下隧道作为游览项目向公众开放,并安排向导向游客讲解中情局是如何在这里搞窃听的。据说,在不到两个月的开放时间里,就有大约4万人参观了这个地下隧道。
中情局吃了个哑巴亏,“黄金行动”最终变成了“废料行动”。美国当局除了通过舆论界表示,对这个地下隧道“一无所知”外,对苏联的抗议指责和抨击均保持沉默。
那么,苏联人究竟是如何知道“柏林隧道”的呢?这要从被称为“间谍之王”的双面间谍乔治·布莱克说起。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

“间谍之王”摧毁“黄金计划”
乔治·布莱克1922年生于荷兰鹿特丹。1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布莱克前往埃及的姑母家寄居。在开罗,布莱克与他的叔叔,后来成为埃及共产党领导人的亨利·库里尔朝夕相处了三年,年轻的布莱克受叔叔影响,接受了早期共产主义教育。16岁时,布莱克回到了荷兰。
二战期间,为了躲避盖世太保的追捕,布莱克前往英国,并报名参加了英国海军。几个月后,他的上级发现了布莱克的语言天赋--精通英语、荷兰语、法语和德语,因此将他吸收进了海军情报部门,后来布莱克又转到特别行动委员会荷兰分部,从事密电码的截收和破译工作。
1947年,布莱克加盟英国外交部,随后进入剑桥大学唐宁学院学习俄语。毕业后,精通俄语的布莱克进入外交部,成为了一名代理领事,但实际上,他的真实身份是秘密情报局特工。
1949年,布莱克被英国外交部派往韩国首都汉城。谁也想不到,这次远东之行彻底改变了布莱克的命运。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朝鲜人民军攻进汉城后,英国使馆里所有人,包括布莱克,立即成了阶下囚。在拘留营里,布莱克再次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加上亲眼目睹了“联合国军”在朝鲜犯下的罪行,布莱克逐渐开始信仰共产主义,并表示愿意为克格勃效力,从此布莱克成为苏联间谍。
1953年3月,布莱克和英国公使、领事等人在苏联驻北京大使馆的安排下,经北京、莫斯科、西柏林,返抵英国。在那里他们受到英国外交部高级官员的热烈欢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布莱克被分配到军情六处克伦威尔街分部工作,专门负责窃听和秘密拆封外交邮袋。
1955年春,布莱克被派往西柏林秘密情报局工作站任技术行动部副主任,他的特殊使命是研究驻德苏军的情况,并在苏联军官中物色可能的叛徒。就在这时候,布莱克的上司发现他与苏联人有联系,但以为他只是为了向苏联人传递假情报,因为布莱克与苏联人的接触是经过秘密情报局特许的。然而英国人万万没有想到,布莱克真正效忠的是克格勃,而不是秘密情报局。
早在隧道还未动工之前,布莱克就已经获知了“黄金行动”计划,并把这项绝密计划的相关文件泄露给了克格勃。此外,他还向克格勃报告了英国间谍网的详细情况,提供了近400名间谍的名单。这位后来被誉为“间谍之王”的荷兰人让西方人苦心经营的间谍网络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1961年,由于一名波兰情报高官叛逃西方,布莱克“双重间谍”的身份终于被拆穿,那年5月3日,伦敦中央刑事法院以叛国罪判处乔治·布莱克42年徒刑,这是英国自废除死刑以来最严厉的判决。直到此时,美国和英国的情报部门才大梦初醒,明白了“黄金行动”变为“废料行动”的秘密。然而,英国人的铁窗没有锁住这位“传奇间谍”,5年后,在狱友的帮助下,布莱克成功越狱并逃到了苏联。布莱克抵达莫斯科后,受到苏联当局的热情接待,苏联政府还特意授予他列宁勋章和红旗奖章。
在柏林,这场地下情报大战也并未结束。1961年8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冷战危机中下令筑起柏林墙。但在西方情报人员眼中,这建成的柏林墙倒成了间谍活动的掩体,因为苏联人发现的仅是隧道的一段,其他的地下隧道一直未被发现,它们继续运作,直至柏林墙被推倒。这场惊心动魄的情报战也成为了“现代间谍史上的奇迹”。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