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训练,在摄氏55度的地面上进行。任建强 摄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 (张选杰、秦 洁、任建强)在阅兵村的每一天,许多感人的事情总撞击着记者的心灵。二炮某方队参阅官兵为了取得一点点进步,常常付出百倍地努力,向生理极限冲锋。
采访中,阅兵大队副大队长汪利平告诉记者:"越练越到最后,难度就会越大,官兵就越辛苦。要想求得1%的进步,就得付出100%的努力。"
乘员王云飞,其他训练成绩都很优秀,唯有答词时声音沙哑,不合规定要求。医生说:这与喉咙先天条件有关,要纠正不容易。但再难也得改。王云飞下起苦功夫:除正常训练外,每天晚饭后一个人跑到操场上练吊嗓,每次不少于半小时。三伏天热,蚊虫叮咬不说,嗓子经常喊得干疼,大脑由于缺氧眩晕。汗水没有白流,一个月过去,王云飞沙哑音一点点减少,声音也越来越宏亮,令战友刮目相看。
阅兵村风大,挂枪静站训练时,前后摆动问题困扰着很多官兵,身体单薄的李若余也深受其扰。训练规定摆动幅度不能超过2厘米,起初他却达到了3厘米。为了缩小1厘米的差距,他刻意加强体能训练,尤其注重加强腿部力量,天天晚上跑5公里、练蹲下起立、单腿深蹲。
载员庞龙的眼睛,由于以前做过近视激光校正手术留下"后遗症",如今见风就红肿,且流泪不止。规定40秒不眨眼为合格,起初他坚持不了10秒钟。于是他每天坚持对着阳光练瞪眼,每次延长1豪秒,3个月下来,终于达到合格标准。
阅兵村里,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导弹装备车辆等速训练规定,200米内误差不超过0.3秒为优秀,"90后"驾驶员刘美军起初训练成绩为0.35秒。为使等速成绩每天提高1毫秒,他连续三周中午,利用别人休息时间,坐在近60度高温的驾驶室里反复体会琢磨,拿捏油门用力幅度等,次次汗透衣衫。在最近一次淘汰考核中,他的误差已控制在0.15秒左右,跻身优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