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的艺术——美苏战斗机发展思路的对比(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美苏的战斗机技术在二战前都属于二流,战后都跃居世界前列。直到苏联解体之前,苏联战斗机一直和美国战斗机在世界的天空追逐、争斗。相比之下,欧洲战斗机虽然号称如何优秀,但还是无可奈何地退居陪衬地位。比较美苏的战斗机发展思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赶还是超。 美国:跳跃性发展 二战结束时,美苏都从德国缴获了大量的航空技术,但很多德国航空科技人才最后流入了美国。由于战后初期英国经济困难,美国还得到了大批来自英国的技术移民。美国最大的优势还在于雄厚的一般工业基础,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科研环境,加上匹敌世界的巨大财力。这些优势使美国可以不惜工本地用时间和金钱堆出了一个大跃进,通过接连的大幅度跳跃性技术换代,在二战结束后短短十年里,一跃成为世界航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并一直保持至今。 跳跃性发展的每一代之间有较显著的差别,换代可以在技术上达到质的飞跃,每一次跳跃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摆脱很多上一代技术的局限,形成和对手之间技术水平的很大差距。但跳跃性发展的难度大、时间长、风险高,需要强大的科技基础和经济实力。 F-111

是美国第一种采用先进、省油的涡扇发动机的战术飞机,大推力、高推重比的涡扇发动机从此成为现代战术飞机发动机的基准技术。变后掠翼的路途要崎岖一点,尽管变后掠翼的在概念上优越性很多,但很多工程上的实际问题使得变后掠翼的优越性难以充分体现,重量和复杂性只是诸多技术困难中的一部分。F-111

的变后掠翼位置根据飞行状态自动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变后掠翼的优越性。F-14

是 F-111 海军型劫后重生的产物,当然也继承了这些优点,日后成为美国第三代战斗机中人气最高的佼佼者。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14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