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的艺术——美苏战斗机发展思路的对比(9)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费多托夫艺高胆大,首次在空中改变后掠角一个月后就敢在多莫达多沃航展上驾驶米格-23 表演在空中改变后掠角,看得观众和西方观察家大为激动 米格-23、苏-17、苏-24

大量采用传统和成熟技术,通过变后掠翼达到针对性地突破。尽管没有达到技术上的最高水平,但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风险,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工业和技术基础,较快地形成了战斗力,成本也较低。更重要的是,设计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可以有的放矢,避免技术弯路和不必要的高精尖。米格-23、苏-17、苏-24

满足了战术需要,似乎再一次证明渐改加针对性赶超路线的正确。 问题在于技术发展不是到此为止,已经拉开的差距如果不切实填补,将积重难返,最终只有通过更大的跳跃才能缩小或填平差距。换句话说,这实际上是一种技术上的寅吃卯粮。技术上的跳跃性发展不是想回避就可以回避得了的。

尊重本站权利,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您如果看到不注明转载的情况,方便的话请当场指出。空军之翼将十分感谢您的热心帮助!

第一頁    上一頁    第9頁/共14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