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战争最初的几个月里,米格-15 的可怕的身影曾使美军胆战心惊,直到 F-86 服役才重新找回信心 不过米格-15
的成功与其说是苏联技术路线的成功,不如说是喷气革命的结果。全新的技术使大家的起点相同,粗放型的急速发展使针对性策略和超越性策略的差别几乎消失。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化,两种策略的差别就开始体现出来了。 针对性发展针对对手的特点,在传统成熟技术渐改的基础上,在几个关键的领域压倒对方,通过整体优化取得技术上的均势甚至优势。针对性发展通常后发制人,看清了对手的底牌,所以比较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探索的成本和风险。技术渐改的成本和风险较低,在起点落后不多的情况下,出成果快,有利于技术上弱势的国家迅速恢复技术均势,及早形成战斗力。 在传统技术还有很大潜力、新技术没有特别显著的优越性时,渐改加针对性赶超是一个很有利的技术路线。米格-21
就是一个典型。为了实现双二(两倍音速、两万米升限),美国放弃了已经成熟的机头进气的 F-86、F-100
那样的布局,而是重起炉灶,设计了
F-104、F-4
等。相比之下,米格-21 的机头进气和基本机体与米格-15
以来的一贯风格一脉相承,但在采用了先进的三角翼和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后,实现了双二,在飞行性能上完全可以和 F-104、F-4
等一争高下。法国战斗机设计不属于本文讨论范畴,但幻影 III 到幻影
2000 到“阵风”也是一条渐改加针对性赶超的成功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