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旗”7号导弹改型(“飞蠓”80M)
“红旗”7号出口编号为“飞蠓”80,其进一步改进型”飞蠓“90(又称“飞蠓”80M)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展示。与“飞蠓”80相比,“飞蠓”90系统各个车辆的设备配置、功能划分没有大的变化。其主要改进在于,导弹发动机推力更大,因而速度更快、射程更远、机动能力更好,拦截时抗干扰能力更强,火控系统搜索、跟踪距离提高到25千米和20千米。例如最大射程为15千米,比“飞蠓”80提高25%;最小射程也相应变为700米;射高提高到6000米,能更早地拦截高空来袭的飞机和导弹;导弹最大速度900米/秒(超过2.6马赫)。由于上述改进,单发命中率增至80%。值得注意的是,“飞蠓”90导弹提高了拦截飞行高度15米的超低空目标的能力,这对于抗击海湾战争后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的巡航导弹和低空直升机很有帮助。新系统采用了双波段雷达,改进了电视跟踪系统,增加了激光跟踪器。
“飞蠓”90于1995年开始研发,吸取了海湾战争的经验。整套装备由搜索指挥系统(SS)、发射导引系统(FS)、千瓦电站和导弹四部分组成,全部可装在总重11吨的拖车上,牵引速度50千米/小时。使用温度-40度至+60度,采用四级维护体制,平均故障修护时间小于30分钟,防御面积超过60平方千米,反应时间6秒,能拦截20米以下、最高速度500米/秒、雷达反射截面小于1平方米的目标。“飞蠓”90能以三种不同导引方式同时对付三个方向的目标,导引方式有4种:雷达、电视/雷达、红外成像/雷达、电视或红外成像手动追踪。雷达搜索距离25千米、跟踪距离20千米,对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跟踪距离17千米。连发间隔时间3秒,导弹全程接受无线电指令导引,弹头为高能破片式。导弹有效射高15~6000米(“飞蠓”80是15~5000米),有效射程0.7~15千米(“飞蠓”80是0.5-12千米),飞行极速3马赫(“飞蠓”80是2.3马赫),但单发杀伤机率从85%至90%降为80%。从外形上看,“飞蠓”90与“飞蠓”80的区别只是增加了垂直天线和发射车上的红外成像仪。
“飞蠓”90采用了超大规模电路,同时大量采用数字化、模块化设计和其他改进措施,在严重主动、被动干扰和地面杂波、气象杂波等干扰条件下,该型导弹仍有很强的抗干扰、作战和生存能力。
2002年的第四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推出了“飞蠓”系列的最新成员--“飞蠓”90N。此次展出的“飞蠓”90N是一种舰空导弹系统,可为海军水面舰艇提供低空、超低空防空保护。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抗击当前对水面舰艇构成威胁的掠海反舰导弹,像“迦伯列”、“鱼叉”等。“飞蠓”90N具有可抗击多目标的能力。当火控系统发现有多个目标相继来袭时,可以先行发射一批(通常为一到两枚)导弹,制导攻击其中威胁最大的目标。在第一批导弹击中目标前,抗击第二个目标的第二批导弹可以先行发射。当第一批导弹击毁目标后,“飞蠓”90N的火控系统立即转向,引导第二批导弹击毁第二个目标。这样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抗击多目标的能力。当然,“飞蠓”90N作为点防御舰空导弹,也存在着射程近等种种缺点。最突出的缺点是,随着“饱和攻击”成为反舰作战的热点,“飞蠓”90N在对抗多目标时有点力不从心。
技术参数
弹长:3米;
弹径:156毫米
弹重:84.5公斤
最大速度:2.3马赫
制导三种:1、雷达工作方式,用于拦截中、低空目标;2、电视、雷达复合工作方式,用于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电视自动跟踪目标,雷达测量导弹距离和角度差;3、人工方式,操作手利用电视系统手动跟踪目标。
最大射程:12公里(反直升机);10公里(反飞机);8.5公里(反掠海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