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于1965年在“响尾蛇”空空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成,1969年装备美陆军。有A 、C 、E 、G 、H型号,台湾引进的是A型的舰用型和C型的舰用型。1972年装备部队,主要用于单舰防空。1973 年台湾开始向美购进该型导弹,将其安装在驱逐舰上,担负低空、近程防空任务。台湾海军多数艘驱逐舰安装有该型导弹系统,每个系统配有12枚导弹,有4枚装在发射架上处于待射状态,其余均储存在发射架底座内。C 型于1978年装备美军,台湾于90年代初购入并装备陆军独立装甲旅属防空炮兵连,与 40毫米高炮配合使用。
性能特点:
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②采用光学瞄准和被动红外寻的制导。
③采用履带车底盘,越野性、机动性好。
④导弹射程、射高较小,杀伤威力低。
⑤舰用型对作战环境要求高,仅限于白天和晴天条件下使用,只能尾追攻击,不具备全方位作战能力。
主要改型:
RIM-72A 。台湾引进的舰载型,采用四联方式发射,主要装备驱逐舰上用于单舰防空。
MIM-72C 。装备台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采用履带车辆底盘,机动性较好,精度与抗干扰能力较 A 型有所提高,具备一定的“发射后不管”能力。
基本数据:
RIM-72A
弹长 2.91 米
弹径 0.127 米
翼尾 0.64 米
弹重 85 千克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射程 0.5 ~ 6 千米
速度 2.5 马赫
制导方式 光学瞄准,红外寻的
战斗部 烈性炸药 4.5 千克,主动激光近炸引信
弹头种类 11.35 千克制破片
命中概率 50%
发射方式 舰载四联
发射速度 4 枚 / 分
战斗全重 13024 千克
MIM-72C
弹长 2.9 米
弹径 0.12 米
翼尾 0.64 米
弹重 86.2 千克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射程 0.5 ~ 6 千米
速度 2.5 马赫
制导方式 光学瞄准 , 红外寻的
战斗部 烈性炸药 4.5 千克,主动激光近炸引信
弹头种类 11.35 千克制破片
命中概率 50%
发射方式 车载四联
发射速度 4 枚 / 分
战斗全重 13024 千克
识别特征:
①裸弹挂装在四联发射架上,每侧两枚。
②弹体外形与 AIM-9 类似,弹体直径较小,两组各 4 片控制翼面, 第一组位于弹体头部,三角形,第二组位于弹体底端面积较大,前级后掠,翼尖部分宽度较大,整体呈梯形。
③C型与舰用型区别是:A型弹头为尖卵形,早期舰用型为圆柱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