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底,虽然军工的勤工俭学活动停止了,但伴随勤工俭学活动兴起的技术革新与革命运动,由于同部队改进武器装备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迅猛发展,形成了空前活跃的“大搞科研、猛攻尖端”的热潮。在此背景下,一项大胆超前,集合空军工程系全系力量的绝密课题“东风――113”轰轰烈烈却又悄然地铺开……当时的具体背景是怎样的?课题的目标是什么?研制进程是否顺利?最后结果如何?几十年后,当年的参与者为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东风113战斗机线图,可见该机外形类似F-105,采用了按面积率修型的长机体
作者于达康当时任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政委;戴其萼任系副主任;孙仲康任教员。
1958年,在全国教育革命向科学进军的浪潮中,不少航空学校、工厂都设计新式飞机。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的教学人员也想为革新空军装备做些贡献。部分师生提出了设计新飞机的要求。系党委支持这一要求。系主任唐铎召开各专科主任、各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和教员(包括在系的院军事、政治教员)代表会议,讨论是否设计新式飞机。大家一致同意设计新式飞机。新机的作战对象为美国F―105战斗机和B―58轰炸机。当时,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正在学院视察。我们向他汇报请示,他支持新机的设计工作,指示不要苏联顾问参加,严格保密。
系各教研室根据新机设计的作战对象,经过反复计算的结果,新机的最大速度为M数2.5(简称2.5,下同),高度为25000米。设计这种新式飞机,需要研制新发动机、空空导弹、航空机关炮、航空雷达、自动驾驶仪、计算机、大口径低速风洞实验设备和“热障”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有的老教授认为,短期内难以解决。专科干部和教员则认为,只要组织全院和全国院校、科研单位、航空工厂和空军部队的大协作,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并提出于国庆10周年上天献礼。
8月,安东(时任国防科委秘书长)来院,看了空军工程系结合毕业设计的飞机后说:你们9月20日前搞出个飞机总体设计方案,带到北京去审查。
8月25日,在去北京审查方案前,院首长听取了汇报,刘居英副院长指出,让戴其萼带队去北京参加审查,力争通过用我们的方案,同时,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出,学院只是开个头,方案的实现,要全国大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