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曾刊登在《前线》杂志上,创作于 2003 年底。文章中的线图均为作者手绘,其中 L-15 是根据洪都宣传画绘制,除无机翼锯齿外,已经与今年珠海航展的实体模型相当接近了。作为国内较高水准的军事类杂志,《前线》的停刊委实可惜。
2003 年 12 月 13 日,绰号为“山鹰”的高级教练机高教-9在贵州省安顺市成功首飞,而两年后由中国和俄罗斯联合研制的 L-15 型高级教练机也将在南昌首飞。如此一来,在未来 10 年内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将面对两种思想迥异的高级教练机。军方的选择很显然成为大多数人的兴趣所在,而这两种飞机基本并行发展但是技术档次却不一样这一事实也为很多人所不解。那么,究竟这种局面是意味着无序混乱还是有序竞争呢?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两种飞机。
12 月 13 日,绰号为“山鹰”的高教-9 高级教练机在贵州省安顺市成功首飞
空军换代 训练改变
长期以来,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的训练基本遵循“三路四级”的道路。当飞行学员被选中来到航校后,他们要在这儿接受两种级别的教练机的训练:初级教练机和中级教练机。对所有的飞行员来说,初教-6 都是飞行的基础,这种结构简单又坚固可靠的飞机已经服役了很多年,而且看来非常胜任。接下来,年轻的飞行员们将选择未来的方向,主要分为歼击机、强击机、运轰机三个大方向。歼击机飞行员将在教练-8 飞机上进行中级训练,主要为上歼-7、歼-8 飞机做准备;强击机飞行员上歼教-5;运轰机的飞行员则在运轰教-7(运-7 改型)上进行训练。
从航校毕业后,飞行员们将在训练基地度过一段日子,作为正式分配到部队前的过渡。在这儿他们要进行高级教练机的训练,以歼击机、强击机为例,歼击机飞行员将登上歼教-7 飞机进行训练,为飞行歼-7 各型、歼-8 各型做准备;强击机飞行员则登上歼教-6 训练,为飞行强-5 飞机作最后的准备。在训练基地的训练结束后,飞行员们就被分配到各作战部队,开始担任作战任务,成为真正的飞行员了。
由于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长期以来一直以歼-7、歼-8、强-5 飞机为主要作战力量,因此上述这种训练方式也一直得以保留,即使是当 20 世纪 90 年代初空军开始少量引进苏-27 飞机后,训练问题也并未凸显出来,因为飞机数量少,这些飞行员只能从有经验的飞行员中挑取,不存在新飞行员直接上三代战斗机的情况。但是从 2000 年开始,中国空军在装备上的更新换代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分批引进了相当数量的苏-27、苏-30 战斗机,与此同时还在积极准备自行设计、生产苏-27 和新型轻型战斗机,预计在 2005 年到 2010 年期间中国空军将迎来一个换装的高潮。除此之外,空军还将面临大量二代战斗机退役的局面,大量早期生产的歼-7 飞机和强-5 飞机机体寿命都将接近使用年限。根据这些情况,可以预计到 2010 年左右,中国空军将形成以苏-27/30 和国产三代新歼为主干、部分歼-8II 系列为补充的空战力量。而强-5 飞机可能不会有后继机型,对地攻击任务可以由战斗机、歼轰-7 空军型和新型廉价多用途战斗机(比如歼-7MF 等)来协作完成。
面对以三代机为主的空军,现有的训练机型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从初级教练机到三代战斗机之间的技术跨越太大,现有的教练机飞行性能与三代战斗机的性能差异过大,基本不能或很难完成训练上的过渡,在这种背景下,航空兵对于对具备第三代战斗机性能特点的教练机的需求就日益明显了。此外,从发展的角度看,目前我军的四级训练体制也并不符合未来部队的使用需求。由于三代战斗机都将装备一定比例的同型双座飞机(比如苏-27 对应苏-27UB、新歼对应双座型新歼等),而有些型号本身就是双座型(比如歼轰-7 和苏-30),这样飞行员在进入作战部队后依然可以得到双座机的训练,因此,未来采用“航校(初级)―航校/训练基地(中级)―作战部队(高级)”这样的三级训练体制将会在成本上更有优势,训练周期也能相应缩短,但这对中/高级教练机的要求比较高。
事实上随着 2003 年空军开始实行新训练大纲,作战部队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战术训练上,基本飞行技能的训练将主要靠航校和训练基地完成,空军再也不能忍受将宝贵的飞行时数都消耗在起降、航线这些基础科目上了。因此,未来的教练机应该具备与战斗机类似的机动性能和航电布置,否则飞行员到了部队后将要花大量时间在熟悉战斗机上。
呼啸的山鹰 高教-9
作为中国新一代教练机的先行者,贵航高教-9“山鹰”的出现却并没有引来多少关注的目光。或许是因为贵航多年来一直陷于沉寂,人们对其的认识已经逐渐模糊,因此当贵航突然推出一款新型飞机时,大多数人仅仅是怀着一种疑问:这飞机行么?确实,贵航在中国航空史上并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角色,既没有沈飞的老大哥地位,也不像成飞那样创造了歼-7 的辉煌并且被新歼的神秘所笼罩。贵航留给人们的印象仅限于歼教-7 飞机,而这种飞机也从来都不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