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4直升机

米格-24直升机 米-24e型武装直升机
米-24(mi-24)武装直升机是前苏联米里直升机设计局设计的苏联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雌鹿”(hind)。该机于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71年定型,1972年底完成试飞并投入批生产,1973年正式开始装备部队使用。米-24共发展了a、b、c、d、e和f六种型号,生产了大约2000架。
米-24采用的是单旋翼带尾桨布局,旋翼有5片玻璃钢桨叶,每片桨叶均装有调整片和电加热防冰装置。米-24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驾驶舱上半部随任务不同而有所不同。驾驶舱后的机舱可容纳8名全副武装士兵,有一个大型可向后滑动的舱门。驾驶舱前部为平直防弹风挡玻璃,重要部位装有防护装甲。双发动机和双重的系统设计使米-24中弹后仍能安然返回基地,即使主齿轮箱油压降至零,直升机仍可再飞行15至zo分钟,这足以使飞机脱离战场。
在战斗任务中,如果携带有火箭弹吊舱和炸弹,米-24飞行员会先发射火箭再以机枪扫射,为后座的武器操作员提供充裕时间瞄准和投弹。米-24在全负载下可以携带10枚100公斤炸弹,虽然无法精确轰炸目标,但对区域性目标却非常有效。米-24也可携带大型炸弹,包括4枚250公斤炸弹或2枚500公斤炸弹。
有些米-24以重型火箭弹从2公里外发射对付防空武器,不过这类重型火箭弹并未广泛使用,因为只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才会用它。这是因为火箭弹飞出去时产生的尾焰浓烟会包住机身,导致发动机吸入废气而停车。米-24还常用于空中巡逻,机上通常携带2具火箭吊舱、2枚反坦克导弹和soo至700发机枪弹,2架直升机彼此距离50o至80o米,飞行于1500至1700米高度。
表现
mi-24饱经战火的洗礼,在当今世界的武装直升机中,米-24拥有最丰富的作战经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曾参与3大洲超过30场战争和武装冲突。
米-24参加了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政府军在1979年4月接收首批米-24a和米-25,用来对付阿富汗游击队。同年5月1架米-24被击落,首开“雌鹿”被击落的纪录。受制于阿富汗多山高温的环境,米-24不但无法表现其高速的优点,反而在起飞降落时十分危险。高速的转弯,也易使米-24失速坠落。光是驻扎在库因都兹的部队,头一年就因此损失了6架。在这场战争中,直升机乘员的伤亡率高居所有飞行员之冠。造成“雌鹿”最大损失的最初是高射机枪和小口径高炮,分占全部损失的42%和25%。
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是“雌鹿”生涯中的另一场大战。伊拉克空军以米-24a和米-25攻击伊朗的美制ah-1j武装直升机。在两伊战争中,曾经发生118场战机与直升机间的空战,56场直升机之间的空战。其中10场是伊拉克的mi-24与伊朗的ah-1j之间的空战。两型直升机交手的结果是米-24以10:6的战绩胜出,伊拉克并宣称曾经击落伊朗的美制f-4“鬼怪”式战斗机。
此外,米-24还随利比亚军队进攻乍得,协助叙利亚在黎巴嫩对付以色列坦克,参与非洲安哥拉内战,协助印度对付斯里兰卡的分离主义者,并成为尼加拉瓜政府军对抗游击队的工具。甚至在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也能看到“雌鹿”的身影。尽管米里设计局又推出了更新的米-28直升机,但由于米24至今仍是俄陆军航空兵、独联体各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空军的主干,米里设计局便继续以米-28的技术改良米-24,以达到现代化的标准。甚至一向使用西方武器的以色列,也为了争夺市场而推出米-24的改进型,从中不难看出米-24在武装直升机中的重要地位。
技术数据
旋翼直径17米,尾桨直径3.90米
短翼翼展6.60米
机长17.50米
机宽1.70米
机高5.50米
空重7000公斤,正常有效载重1700公斤,最大有效载重4000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34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时最大爬升率(起飞重量8000公斤)17米/秒、(起飞重量12000公斤)10米/秒,作战半径(最大燃油)3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