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7(Su-7)“装配匠”战斗轰炸机(16)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正在借助火箭助推起飞的苏-7

由设计局作出的另一项革新是为部署在松软跑道机场的前线飞机研制了滑橇式起落架,以改善起降性能。从 1956

年起,设计局就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以苏-7 和苏-7Б 为平台,设计局制造了几架装有滑橇式起落架的原型机,即 S-23(C-23)与

S-26(C-26)。这些飞机于 1959 年至 1966

年间在多个恶劣跑道的机场接受考验。安装在苏-7B(苏-7Б)机身主梁上的滑橇在状况欠佳的跑道上使用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因而被推荐投产使用。但最终另一个被

S22-4(C22-4)验证过的方案,即所谓“轮橇”式起落架(wheel-ski

undercarriage)被投入生产。这样,S22-4(C22-4)就成为苏-7

系列最后一个批量生产的飞机型号。其生产型被命名为苏-7 BKL(苏-7БKЛ),这里“KL”代表“kolyesa i lyzhi”,即wheels

and skids(轮橇)。此型机采用 29.4 千牛推力的 SPRD-110 助推火箭,双减速伞和新型延长寿命

AL-7F-1-250(AЛ-7Ф-1-250)型发动机。1965

年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工厂的生产线上取代了苏-7BM(苏-7БМ)。1969 年,该型机又加装了一对翼下挂架。每个挂架可挂载 250

公斤载荷。这一型别飞机的生产持续到了 1972 年,是苏-7 系列中产量最多的型号,并且出口到捷克斯洛伐克与波兰。

这张照片被认为是苏-7BKL,但笔者从起落架看,应该是装滑撬而非轮撬的 C-23 或者 C-26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6頁/共31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