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战斗机前转:掘越访谈录(9)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日本陆海军的明争暗斗是出了名的,两边故意提出大不相同的技术指标,让飞机制造商伤透了脑筋(这也是为什么二战中日军陆军机和海军机区别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在军国主义的日本,商家处处听命于军队,军队甚至命令各航空公司把所有的工厂都改建成两层楼的,“不许让我们看见平房”,这也成为当时各国航空界的一个笑柄。

深尾除了蔑视军队之外,还提出了“集中世界各公司的长处”。时值 1934

年,对于海军的航空发展来说已经进入所谓的“航空技术自立计划”第三年,三菱公司的掘越和本庄那时正开始设计“九试舰战”,即之后的九六式舰战。当时有一条不成文的默契,那就是三菱只开发水冷式引擎,而中岛专营空冷式。在会议记录中,深尾接着说道:“从现在开始三菱的引擎必须全部是空冷式!打个比方,就‘汽缸’这个部分来说,空冷式的气筒都是同一型式,而水冷式的要设计多种,论生产性当然是空冷式好的多。”

深尾将引擎开发分为三个部分:包括螺旋桨轴和减速装置的“前部”、包括气筒和活塞的“中部”和包括过载器的“后部”。新型引擎在三菱内部的编号为“A8”。各部分负责人为:“前部”-酒光义一,“中部”-十猛三,“后部”-井口一男,深尾淳二本人担任总务。在三菱公司内部,这个小组遭到种种非议,深尾得到一个绰号“舍近求远的家伙”。A8设计小组工作无休息日。

1935 年,A8 系列完成 840 马力的“金星三型”,1936 年制成 1,000 马力的“金星 40 型”。“金星 40

型”遂成为三菱在之后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开发一系列“金星”、“瑞星”、“火星”引擎的范本,三菱总算看到了打倒中岛的一线希望――深尾日后写到:“当‘金星

40’成功的时候,全体人员却都在哭。”实际上,“金星 40 型”仍未摆脱仿制的痕迹,它是集中了布莱特&惠特尼、莱特、阿姆斯特朗等诸多外国厂家的技术长处而成。

第一頁    上一頁    第9頁/共1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