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斗机“台风 Typhoon”的诞生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台风的诞生 M.弗里默

Part1

本文描述了欧洲战斗机的研制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而曲折的历程。在研制“台风”战斗机的历程中,4 个国家必须

互相妥协以达成共同要求,并且 4

家公司也必须寻求一种技术和商业方案,以可承受的价格来制造这种极具挑战性的战斗机。他们要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制一种飞机。

欧洲战斗机研制合同签订后不久,不料政治风云突变,苏联解体,德国统一,导致各国军队预算严重削减。另外,几乎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经济危机,

对有些国家影响到至今,结果各国国内航空市场萎缩。所有公司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一些工厂减员停工,许多工厂合并,今天的公司与

8 年前签订研制合同的公司已大不相同。1992 年,欧洲战斗机公司遇到更大的困难,当时德国政府极力要求退出该项目。

尽管该项目经历了许多困难,也经过多次的检验,但今天我们能够保证提供一种有前途的高性能飞机。

更令人欣喜的是,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产品,也是欧洲技术与欧洲合作的的里程碑。

溯源

70 年代未,几个西欧国家建立合作,想研制一种通用战斗机以对付俄国第 3 代和第 4

代战斗机。到 1983 年 12 月,5 个国家(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协调了他们各自的要求,推出“欧洲集团目标纲要(OEST)”。欧洲战斗机公司做了适当的预先可行性研究,于

1984 年 10 月推出了“欧洲集团目标(EST)”协议。

1985 年 8 月,法国退出该方案研制他们的 ACX 战斗机,最后成为“阵风”战斗机。其余

4 国以详细的“欧洲集团要求“(ESR-European Staff Requirement)为依据,继续进行方案研究,最后

4 国集团领导于 1987 年 9 月签署了“欧洲集团要求”作为“欧洲集团研制要求(ESR-DEuropean staff

requirement for development)”。1988 年 1 月取得研制许可并于同年 11 月签定了有关研制合同。

欧洲战斗机将具备超视距(BVR)空战性能和近距格斗性能。另外武器系统还可以适应大范围的空对地任务。这种作战的灵活性无疑使欧洲战斗机成为代替参与国家一些现役机种(如

F-4“鬼怪”、“幻影”、F-104“星”、“美洲虎”)的合适机种。

系统自动化能分担飞行员的工作量,因而欧洲战斗机武器系统仅需一名飞行员操纵。少数双座型将用作教练机,但它们同样具备完全的单飞行员操作的能力。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11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