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超音速飞行时,飞机是气动稳定的,但压力中心仍比亚音速稳态设计的更靠前。从而,减小配平阻力和更好的转弯性能的优势在超音速飞行中仍然保持。但是,人工的稳定作用要求在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律的设计和最后的试飞方面作很大的努力。
对前翼位置和前翼机翼耦合最大的影响是进气道布局的选择。1983 年到 1985
年间,在与达索航空公司的联合研究中作了许多尝试,“阵风”上采用的肋部进气道无法安排如欧洲战斗机上采用的长距离耦合前翼,因为此时的前翼会改变进气道的气流。而如果将阵风的短距离耦合前翼与欧洲战斗机的机腹进气道相结合,则会对跨音速时和超音速时的阻力产生不利的横截面分布。

达索 ACX
方案中采用了短距离耦合鸭翼布局
为欧洲战斗机选择的机腹进气道位置是关键的布局特点。从气动的观点来看,这种进气道在中高攻角时甚至是带侧滑时具有优势。在超出最大升力攻角的情况下,发动机的气流质量仍很好。因此我们不需要再安装导流片或采用其它的气流修正措施。进气道前方的机身略微下倾,可以起到预压缩作用,与进气道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压力恢复值,有利于高音速时获得良好的发动机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