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斗机“台风 Typhoon”的诞生(8)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采用“狂风”垂尾的 EAP

验证机

回溯 1983 年,法、德、意、英及西班牙 5 国空军聚会协调其要求。同年 11

月,他们通过了“欧洲集团目标纲要(OEST)”,是 1984 年形成的“欧洲集团目标”的基础。同年,5 国开始进行首次工业研究包括新发动机的概念性研究。1985

年 8 月完成了该研究,当时 4 国支持一种方案,即 EFA,欧洲战斗机。而法国喜欢以 ACX 为基准的布局。

1983 年,OEST

效果图

ACX 是法国国内项目,后成为“阵风”。这样,5 国合作项目再度夭折,由于出现了与 ECA

研究中相同的问题,即法国没能领导项目组织。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觉得,如果自已干会取得更好的出口机会和利益。

1985 年 8 月,达成著名的“都灵协议”,德、意和英国的航空军械处处长同意进行一种 9.75

吨、翼面积 50m²,每台发动机推力为 90kN

的制空战斗机的概念性研究。法国退出后,西班牙仍未确定是否加入。焦急地等了几周后,我们欣喜地从报上得知:西班牙政府总理菲利普·冈萨雷斯访问中国并在会见中透露他们决定加入

EFA 项目。

第一頁    上一頁    第8頁/共11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