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bmp-23步兵战车
Image:11734941875764411.jpg 保加利亚bmp-23步兵战车 ◆炮车变步兵战车
保加利亚在20世纪中后期,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只有900多万人,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在华约集团内,保加利亚军队的武器供应,绝大部分仰仗"苏联老大哥",保加利亚的兵工企业也只能造一些轻武器罢了。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情况有了一些改变。首先是从1972年起保加利亚获许生产苏联的mt-lb多用途履带式装甲车。在mt-lb履带式装甲车底盘的基础上,保加利亚军方又进一步改装成2s1自行榴弹炮和bmp-23步兵战车。这使保加利亚军队第一次有了国产装甲战车。
其实,保加利亚军方想研制自己的步兵战车,自有它的苦衷。在华约时代,保加利亚一共从苏联得到约30辆bmp-1步兵战车,bmp-2步兵战车未能引进,这远远满足不了军方的需要。自己动手研制一款性能较好的步兵战车,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mt-lb装甲输送车每侧有6个负重轮,而2s1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和bmp-23步兵战车每侧有7个负重轮。所以,有人说,bmp-23是由2s1炮车变型而来的,"炮车变步兵战车",有一些道理。
◆结构特点
bmp-23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15.2吨,全长7.285米,全宽2.85米,全高2.53米,车体高1.71米,车底距地高0.4米。乘员3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载员7人。从乘载员的分布和总体布置上来看,车体前部为驾驶室,驾驶员位于左侧,步兵班班长位于右侧:车体中部为动力舱:中部偏后为战斗室,车长和炮长位于其中,炮塔的位置明显偏后,车体后部为载员舱,6名载员背靠背而坐。一般情况下,3名乘员乘车战斗,7名载员下车战斗,载员也可以利用射击孔在车内向外射击,或者打开载员室上方的舱盖探出半个身子向外射击。车体两侧各有3个射击孔,后门上左右各1个射击孔。这样,全车共8个射击孔。车体前部的2个射击孔用于pk机枪射击,其余的射击孔用于载员的ak-47自动步枪射击。车体后部有2扇左右开启的后门。和bmp-1/2步兵战车一样,后门上还是1个燃油箱,其设计的巧妙和"见缝插针"的做法值得称道。
bmp-23步兵战车的炮塔为保加利亚自主设计的,为双人炮塔,车长在右侧,炮长在左侧,炮长有1具昼夜两用瞄准镜,而车长有3具昼间用瞄准镜。此外,还有夜间照明用的探照灯。主要武器为1门2a14型23毫米机关炮,发射的弹种为曳光杀伤燃烧弹(hei-t)和曳光穿甲燃烧弹(api-t),炮口初速都为970米/秒,最大射程2000米。曳光穿甲燃烧弹可以击穿bmp-1/2一类步兵战车的主装甲,也可以击穿低空飞行中的武装直升机的装甲。23毫米机关炮的弹药基数为600发,配用的瞄准镜具有4.5倍的倍率、40度的视角;7.62毫米并列机枪的弹药基数为2000发,配用的瞄准镜则具有5.5倍的倍率和11度的视角。
在炮塔后部上方有1具at-3"耐火箱"反坦克导弹发射器,采用目视、有线制导方式,属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有效射程为500-3000米,破甲威力为400毫米均质钢装甲,只能用来对付老式坦克或步兵战车一类的主装甲,用来对付当代主战坦克的复合装甲和反应式装甲,则显得威力不足。反坦克导弹的数量为4枚。由于目视跟踪,射手需要一直操纵导弹的飞行。此外,再装填反坦克导弹时,乘员要爬到炮塔外面去装弹,在战斗情况下危险性比较大。新型的bmp-23a步兵战车将at-3换为at-4"塞子"反坦克导弹,使破甲威力有所提高。
除了乘车战斗的武器外,步兵携带的武器也是洋洋大观,其中包括:1具rpg-7反坦克火箭筒和6枚rpg-7反坦克火箭弹;4具rpg-2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