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遭遇空袭后损毁严重,跑道平整、未爆弹药排除等一系列艰险工作怎样进行?最终战机又是如何从这里起飞的?央视七套《军事纪实》6月3日20:03播出《紧急起飞》为您揭晓
多专业合作攻克艰难课题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掀开了现代战争的神秘帷幕。这是美军轰炸机群,飞行员们领受的任务是首先要攻击伊拉克的机场,其次才是攻击地面的防空设施。
因此在美国空军的第一波空袭中,伊拉克的机场就被悉数炸毁。伊军战机还没升空战斗就成了美军的地面靶子,以至于在接下来的38天里,伊拉克军队面对长驱直入的美军战机只能望空兴叹。
现代战争中机场成为第一攻击目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机场的特点就是占地面积广阔,而且很难隐蔽。除了地面防空和空中拦截等被动手段,可以说在战争期间机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摧毁的危险。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空军又该怎么办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空军后勤部某场务技术研究中心接到一项重要任务,他们要制定出一套能够在战时对机场进行抢修的办法,并且在一般受损情况下抢修时间不能超过四小时。
参照以往的战争实例,机场在遭受大规模轰炸后,不仅要抢修跑道,还要排除未爆破的弹药。单是排除弹药的耗时就不止四小时。面对这项设计很多专业的艰难课题,项目组能把它攻克吗?
张少纯,弹药学专家,他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和他一样,项目组的其他成员也都来自研究中心的各个部门,每个人的专业各不相同。
在整个项目中,张少纯负责的是第一关。他不仅要尽快设计出快速排爆的方法,还要评估各种武器对机场造成的破坏程度,并为其他同事提供详细的数据作参考。为此,张少纯跑遍试验场地去进行弹药试验。张少纯认为,用来攻击机场的主要是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精度高、威力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