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汪精卫、程潜抵达奉天。同时,段祺瑞的代表吴光新也抵达。张作霖在帅府的仪门处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亲自出仪门迎接贵客。1922年9月29日的《盛京时报》以《汪精卫抵奉矣》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昨闻汪氏于27日晚间同吴光新及前湖南总司令程潜乘南满车由连抵奉,投寓于西站大和旅馆。28日城内文武官员纷往迎接。午间入城晋谒张总司令等。汪氏来奉之任务闻仅代表孙中山之答礼。其他详情犹未详悉。”
汪精卫等人的到来令张作霖异常兴奋,他说:汪精卫他是久仰了,想隆重地招待他们一下,表示重视孙中山的代表,做给日本小鬼看看。张作霖决定和张学良共同接待,下令奉系大员杨宇霆、韩麟春、姜登选等人进行具体安排。张作霖做了精心准备,以高规格的大型宴会欢迎汪精卫等人。欢迎宴会在帅府大厅举行,规格很高,场面宏大,盛况空前。张作霖身着大礼服,容光焕发地出现在宴会上。汪精卫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但还是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看得出来,张作霖对孙中山的景仰之情,也体会到张作霖确实希望与孙中山合作。在奉期间,汪精卫同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及奉系大员杨雨霆、韩麟春、姜登选等人多次会晤。
汪精卫此次来奉,携带了孙中山的两封信,即《复张作霖请出兵北京并派汪兆铭面洽书》、《复张学良派汪兆铭就商讨伐曹吴函》。在孙中山致张作霖的信中,明确指出了汪精卫来奉的两大任务:一是讨直问题,所以派前湖南司令程潜和汪精卫同来;二是讨论借军费。孙中山先生这时对“三角同盟”已不是纸上谈兵的策划阶段,而是实际操作,使其运行起来,从此进入一个“蜜月期”。根据孙中山的计划,汪精卫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是军事方案,提出由南方革命政府下令讨伐曹、吴,从南方出兵北伐,用以牵制长江以南的曹吴军队。而奉军由东北进军关内,直捣北京。这样南北夹击,打倒曹吴。张作霖完全同意南北夹击的建议,但强调分头进行,意思是各自发动,彼此之间不必有统属关系。这一点取得了共识。第二个是政治方案,即提出打垮曹、吴之后,如何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家的统一和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张作霖方面根本没有考虑过,因此含糊回答“以后再说”。这一问题是一个未解决的悬案。
在10月4日举办的日本记者团招待宴会上,汪精卫表示:“惟国事,中山之主张由来取公开的,不问其人为谁何,只肯赞成即为袍泽。是以此次遣鄙人来,一以报聘奉天之盛意;一以根据孙先生八月十五日之宣言而讨论国家之收拾问题也。”对于此行,据汪精卫向日本记者言:“孙张两人之联络,则确已达相当程度。”汪精卫到奉天在当时社会上曾引起一阵轩然大波。《盛京时报》、《东三省民报》以此为题大肆宣传,称汪精卫是政治家和学者,汪精卫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