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板业,目前更像是在做一盘一盘的‘凉拌菜’,真正的产业竞争力还远没有形成。”昨天早晨,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家电业观察人士、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非常焦虑,“你知道,你越关注中国面板、彩电业,你就越焦虑。这个产业没有得到重新审视,目前发展还是有点惯性,很容易走向‘空心化’。”
三座大山
之所谓称为“凉拌菜”,罗清启认为,规划中的项目,几乎全部技术、设备、材料都来自境外,而且都是虎视眈眈的对手,中国的布局等于是购买对手的子弹去打对手。
在罗清启看来,布局中的中国LCD面板业务,根本称不上一种“产品”,高世代面板项目甚至根本称不上一种“项目”。
截至目前,规划中的高世代项目,关键技术几乎无一不是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而即使在5代、6代项目上,除了京东方借助早期并购外加多年积累有所沉淀外,其他如原上广电NEC、龙腾光电,核心技术均属转移而来。
“长虹在等离子领域倒是有很多技术积累,但现在市场一直被某些观点误导着,好像液晶面板才是唯一途径,许多公众也不太了解。”他说。
核心生产技术还只是其中一个关键要素。而决定产业竞争力的,更是整个产业链的构建。截至目前,中国谈论更多的是面板制造环节,在上游材料如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领域的布局仅是刚刚起步,而驱动IT、背光板、偏光板等相关环节还没有真正发出声音。
记者查询到,在上述领域,日本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80%,控制着主要关键零部件与生产制造技术。而上游关键材料环节,占据着整个产业链的30%以上。
“看看日本旭硝子吧,昆山项目刚落定,前几天,它就立刻宣布在当地建立玻璃基板厂。”罗清启说,康宁也将有新布局,这些关键配套环节,本土企业参与的能力微弱。本报此前报道过,在这一领域,真正的本土企业只有彩虹具备一定抗衡能力。
一组让人感到紧张的数据是:截至目前,日本在彩色滤光片的自主配套上,达到238%(超过100%的部分是输出),韩国是91%,中国台湾是80%,中国大陆几乎接近0。
此外,面板设备行业也是备受忽视的领域。罗清启说,一半以上的关键技术都是固化在设备中,从而导致设备占据整体投资中的最大比例。以6代项目为例,生产线投资20亿美元,设备投资要占13亿美元。而这一领域,同样被日本高度掌控,市场份额接近70%。而韩国、中国台湾也在紧急追赶。
“中国大陆液晶面板背负着材料、设备、专利‘三座大山’。”他说,国家制定的《电子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确实明确强调产业链构建,但是,具体落实还要看企业的行为,在长远战略与短期目标之间,它们一直处于矛盾中。
但是,没核心技术就不能发展吗?罗清启不这么认为。他说,CRT时代,中国也没掌握多少基础专利,但最终主导市场,靠的是整个产业链参与竞争。而另一个理由则是“拜海外对手快速转型LCD领域所赐”,人家将包袱给了我们。
谁将撞线?
此前,本报报道过,国家正在对蜂拥规划、上马的高世代面板项目进行审查,以“计划生育”的形式首批适度放行2~3个项目。
本报记者最新从一位面板企业市场人士处获悉,首批两个项目将有望近日在南京中电熊猫夏普、LG广州、三星广州、富士康成都、京东方合肥五个项目中出线。
还有了解评选进程的人士透露,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三星苏州7.5代、京东方合肥8代项目“最悬”。但是,针对上述竞争的五大项目,中国大陆在结合地方发展面板业的产业条件基础上,也将平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利益。
之前,昆山龙飞率先拿到相关机构的批文,第一个进入高世代项目投资俱乐部。而京东方北京8代项目、深圳华星光电,则分别借助丰富的产业经验和一定的自主技术力量、产业链配套,已获准建设。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尽管还没有公布,但友达入主昆山龙飞将成定局。这意味着,大陆面板项目,已先有台湾地区色彩,这为富士康成都项目抬高了门槛。不过,截至目前,富士康成都项目还没有公布真正的世代。
罗清启表示,在面板建设上,反观日、韩、中国台湾等地发展经验,“缺乏引导、遍地开花的投资,绝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他认同上述“计划生育”的政策,如此,既能加快中国彩电业转型速度,又能给中国上游各环节的自主研发提供缓冲空间。
技术输出之忧
罗清启却对放行后的项目在技术输出方式上表示自己的忧虑。
罗清启表示,即使是放行的项目,也要制定相关准则,在技术转移、本地配套上有所限制,不能仅仅是转移生产,如果只是把工厂换了换地方,中国没有任何技术、产业经验的收获。
比如,此前业界一直都猜测的是,夏普在南京的合作项目中对技术输出中国非常苛刻,它的6代线以上工厂,都采用了所谓“黑盒子”计划,不同生产环节的人,只能了解局部的技术,只有核心管理层才能接触整套技术。
不过,南京不久对外表示,中电夏普项目伴随着8代线核心技术转移,并触及10代线技术,南京项目还包括设立研发中心。
但在罗清启看来,技术转移不是转让,转让也不等于市场转化,真正的市场能力还是要依赖自主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