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2007年福州市科技·人才活动周”省专家服务团点对点重点项目咨询会上获悉,今年6月底,闽江河口将有望通过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届时将成为我省第三个省级湿地保护区。湿地指标已达国际重要标准。
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属近自然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中间地带,保护区的鳝鱼滩已成为我省最为优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也是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河口湿地,在东洋界华南区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在闽江河口常年栖息的卷羽鹈鹕、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脸琵鹭等16个物种水鸟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1%,定期栖息的水鸟总数大于2万只。这里还是中华鲟的栖息地,鱼类的重要食物基地、洄游鱼类依赖的产卵场、育幼场和洄游路线。
根据国际重要湿地的申报原则,一块湿地只要符合一条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便可确认为国际重要湿地。从闽江河口的情况看,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已达到了5条国际重要湿地标准。湿地环境受人为活动威胁。
闽江河口湿地资源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昨日,参加“2007年福州市科技·人才活动周”的省级专家服务团与来自闽江河口自然保护区的3个乡镇、10多个自然村的村民展开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目前,闽江河口湿地的威胁主要是互花米草的入侵和来自上游和当地的水污染。附近村民常到鳝鱼滩讨小海(抓跳跳鱼等)、养鸭子,渔民捕鱼、渔船出没频繁等人为活动都对闽江河口湿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闽江河口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后,是否会禁止一切养殖、开发和利用呢?”在交流会上,许多村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省专家团成员余希表示:“开发是允许的,但不允许盲目开发,一定要在实验区里进行。”湿地保护开发并举。
“只保护、不利用,那也不现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庄晨辉告诉记者,开发生态旅游、开展滩涂养殖等活动均是对湿地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部门正在规划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时已考虑到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路和增收问题,决定把原来养殖的滩涂划为实验区,在不破坏鸟类的情况下,允许继续滩涂养殖。但也不意味当地群众到时可随意出入保护区,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未经同意禁止进入。
此外,保护区外围正在筹建湿地公园,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到这里观光旅游,吸收周边村民就业,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
(许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