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气一个在胜利宾馆工作一辈子的人,固守着他心底的贵族情结,唏嘘之余仍然孤傲。这是非得有百年才能点化的结果。
心灵地图
广州人喜欢煲“老火靓汤”,慢慢煎,慢慢熬。一锅汤往往要煲三四个小时,连龟板都能够煮化。所以“老火靓汤”名副其实,香味浓郁,而且用料十足。来广州工作的人也逐渐接受了老火汤,平日的饭席至少也要点个“莲藕煲猪骨”才开心。广州人的性格也跟老火汤有相似之处,耐煎耐熬,不紧不慢,即使是习惯了紧张的工作节奏甚至是有了下岗的压力,空余的时间还是能静下心来沏一壶茶,品一杯九江双蒸。这种性格延伸至建筑的寻访中,便有了慢慢品尝的味道。
沙面的建筑,用快餐的速度浏览是肯定不够的,唯有用熬老火汤的精神来审视,才可以悟出真味。因为是西式的风格,历史虽然不算太长久,然而因为有了深厚的渊源,于是又别有趣味。想像当时抬石建屋的贫民,在西方建筑师的监督之下,建造从来没有见过的楼房,却依然能够做出与远方欧陆同样的大厦,实在是不简单。只是添加了某些殖民色彩,这种建筑便有了变味的垢病。“沙基惨案”的子弹,正是从“维多利亚酒店”发射的,这个地方现在便是胜利宾馆。如果单单从审美的角度观察新古典主义的建筑,果真是唯美的一笔,然而还有国耻家仇,却是千百年不能忘却。目睹完好无缺的建筑,思量过往故土的落后,思绪当然和在国外浏览古老的西式建筑相去甚远。古楼的每一根柱子都有广州人的血和汗,是宝藏也是明镜,稍作思索,能看到过去未来。
慢慢地看,的确能看到细节。“旧胜利”所在的两座营业楼,一座曾经是汇丰银行,另外一座是日本的“正金银行”。银号当时在沙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但是外国人囤积资金的地方,不少本地的富商也会来这里储存金银。据说当时汇丰银行在广州发行港币,影响力甚至超过国内发行的纸币。看1号楼的规模,便可知汇丰当时的阔绰,银行里面有专门的宿舍,供在职人员的日常生活,装修的规格也按顶尖的标准,配置电梯和高级木地板,成了奢侈的公寓。单单看建筑,便可以猜想以前洋银行在广州的地位了。可惜的是,战乱之后,金山银山便是从这里送走,货船通过白鹅潭把物资运往国外,留给广州人的,只有巍然不动的石屋而已了。
中国人自己接手宾馆之后,经营情况一直都保持良好,最有意思的,便是胜利宾馆还一直保留着传统的“艇仔粥”这一道菜式,算是“中西结合”的典型例子了。据说以前沙基和西堤是广州小艇出没停泊的地方,艇仔粥便是渔民的特色食品。后来珠江受了污染,同时渔民的活动范围也受到政府规划的限制,于是艇仔粥也一并“洗脚上岸”,居然还成了星级宾馆的保留菜式,成了活的文物。胜利宾馆保留下来的文物确实非常少,除了郭沫若在1957年的亲笔题词还在,其它的例如齐白石的书画等等,都在漫长的岁月中流失了,只留下了艇仔粥的不灭香气,多少教人可惜。宾馆旁边的“经济餐厅”,以前曾经有广州著名的西餐师傅,可惜经营不善,如今也落入俗套、改换门面了。所以还是庆幸胜利宾馆能如此完好地保留下来,继续原本的面貌,否则连知情的人也难找了。
据说胜利宾馆还有计划要重新装修门面,让建筑的风格更加完美地融合到沙面旧有的建筑群中,至于修葺的结果,则需等待一段时间了。那便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