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南昌旅游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一点也是大家的共识。南昌是一座快速变化、有着美好前程的城市,但还不是一座令国人向往留恋、魅力四射的城市。这与南昌的城市形象模糊相关。
龙应台曾说:看城市,有很多线索。但我们在这个城市寻找线索中,却无法说出最具代表性的线索,从而在街头茫然失措。南昌是千年古城,应有传统的城市个性、城市格局和一贯的城市尊严。正是如此,南昌旅游必须找到突围的路径,从而华丽转身。
在《南昌旅游业:一幅散乱的拼图》刊发后,我们的读者在跟帖时把南昌称为“我的城市”,这是南昌的福分,也是这座城市有能力绽放于世的理由。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拥有绝地反击的信心和对城市尊严的觉醒,不论是政府还是城市人。
“思想大解放”要的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所有城市管理者们虚怀若谷的心胸,和城市主人们的睿智。“思想大解放”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发展,但要发展,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想,这就是“都市新观察”的观点。南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是现成的,但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透视,就会看到不同的城市图像,起到不同的作用。如果有一天,喜爱旅游的人互相询问“你南昌了吗?”南昌旅游业才是真正的突围成功。
李芸:突围前的激情和焦虑
主持人:“对做好南昌的旅游业我们很有信心。但目前由于管理机制的原因,打造景区的审批权、审核权都不在旅游局手上,哪里建了宾馆、开发了景区,有时候旅游局都不知道。政府也不一定能说这句话,因为有些景点并不是政府投资的。我们常常有想法但实施不了,有心而无力。”南昌旅游局局长李芸认为这几年南昌的旅游业在发展,但是发展速度根本跟不上南昌经济发展的步伐。与这位南昌旅游业管理者的对话,我们读懂了什么是激情和焦虑。
■发展
来南昌旅游人数以年百万人次递增
近几年来,随着南昌经济的发展,对外的城市形象得到大大改善,无论是国家卫生城的称号,还是十大动感都会的荣誉,或者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南昌火车站是全国一流的火车站,昌北国际机场正投入巨资进行改造。对外形象的良好树立,来南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每年在以100万人次递增,增幅达到15%。南昌知名度的提升,希望吸引南昌游客的城市也越来越多,今年就有80多个城市来南昌促销。以前是长江流域的,现在发展到珠江流域,甚至北方、西部等城市都靠拢南昌,这是南昌有发展潜力的体现。
■尴尬
入境游人数排位中部最后
在来南昌游玩人次增多的背后,还有一组数据却让人感到非常焦虑,就是入境旅游。去年南昌的入境游只有7万多人次,在全国、在中部地区排名最后。作为省会城市,入境人数是检验城市开放度很重要的标准。因此,入境游的这个数字成为南昌旅游业的压力,也让人感到汗颜。但这个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南昌市,全省入境旅游也存在滞后现象。江西这么好的山水,人文资源,却少有入境游,人数这么少,这里面就有很多问题。
■难题
主持人:从来南昌旅游人数以年百万人次递增,到去年南昌的入境游只有7万多人次,南昌的两组数字,确实揭示了一个问题。在国内游客方面,人数的大幅增加,无可否认的是这其中有不少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而来的。即使是“红色旅游”,因其产品单一,没有和军事题材联系在一起,也就很难留住境外游客的脚步。红色并不是南昌旅游的唯一色彩,为什么其他色彩竟然黯然失色了?是什么原因使得南昌2200年的历史品牌只有一支“红花”在努力绽放?李芸站在全局的角度对问题进行了审视。
旅游观念落后
南昌旅游的理念太落后,景区建设要有艺术性、科学性,要有很强的策划和很高的投入,但这和我们经济状况也有关系。比如说,乡村也是资源,可以满足老百姓的阳光、空气的需求和农家乐的体验。对当地农民而言,既可以改变生产结构,又可以提高农民文明程度,农副产品还能就地销售,减少运输费,减少成本。但农业部门似乎没有这方面意识,并没有主动和旅游部门结合。其实,这类问题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得到体现。
宣传资金捉襟见肘
在宣传上,近两年来南昌做得还不错,大篷车已经开往40多个城市,和韩国、印尼也都建立了旅游合作。旅游地接每年都在增加,现在一年23万人,每年成倍增长。出台6条优惠政策后,过夜人数也在增加。宣传册、画册也做了不少,宣传片不错,但要将他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现在手笔不大,宣传促销广度不够。在众多对外杂志、媒体上都没有宣传,这是因为资金不够,每年虽然有200万元宣传资金,但到中央一些媒体或境外杂志上一打听,这笔费用太少,让旅行商出钱去宣传也是不可能的。
资源急需解压
南昌有丰富的资源,仅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就值得骄傲。还有八大山人影响中国国画界,影响画坛三百年的画家。秋水广场、八一广场、摩天轮、天香园等等都是资源。
有资源就要有效益,但南昌的资源却没有效益。除了理念上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拥有资源的这一方,没有去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资源,因为他们没有内在的动力,也没有觉悟,不懂得去珍惜、利用、开发资源,所有的景区(点)没有压力,也没有完善的体制、机制,没有将产权、经营权相分离。如:以滕王阁的知名度,是可以做得更大,做得更好。但现在滕王阁所有收入不归自己,全归南昌旅游集团。这样对滕王阁而言,无论做与不做结果都是一样的。少做少出错,就不会再去想怎样策划以滕王阁为主题的活动,只是坐等门票收入。但旅游业初期靠门票收入,在旅游业向大众消费时代转变的今天,旅游已从单纯的游山玩水型向休闲型过渡,不光靠好山好水,更要围绕吃、住、行、购、游、娱这个产业链延伸下工夫,滕王阁还是最粗放型的旅游。这一切都是因为现有的体制制约的,滕王阁的旅游发展与他的名气远远不相配。这样的情况,在南昌很多景点都存在。
■破题
主持人:对于南昌旅游界来说,缺少改革的动力。显而易见,这个是不可能靠号召、呼吁或者道德批判来实现的。没有外部压力,或者说压力没有大到足够的程度,既得利益者是无论如何不愿意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在此情况下,必须要建立一种相关利益者反复博弈,使各方利益关系均衡的机制。对此,李芸谈了她对打破这种格局的看法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三权应分离
既然有了丰富的资源就要让旅游资源产生效益,什么样的机制能产生效益就采用怎样的机制。激励这些拥有资源的经营者,提高认识,提高理念,提高开发、规划、经营、管理的水平。
南昌有资源却不知道怎样开发,还停留在要政府来打造旅游景点。关键是体制没有变,如果把管理权、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就能打破这种格局。我拥有了经营权,赚来的钱是自己的,投入的钱也是自己的,经营者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想如何利用资源,搞策划,搞宣传,去扩充内容,宣传促销,提高景区的品位、知名度,吸引游客。体制机制一变,景区要有效益,自己会去整合资源,将旅游线路联合起来,各个景区有动力,再加上旅游局的引导,按标准化去管理,就会呈现良好循环态势。
景区属地化管理
滕王阁坐落在东湖区,东湖区政府如何利用、开发滕王阁这个品牌、可不可以做大文章?但现在他们做不了文章,因为东湖区得不到任何经济收益。很多年前东湖区就提出打造后墙路仿古街,但一直只是挂在嘴上,没有付诸行动。现在滕王阁被高楼包围,没有扩充的空间,正因为得不到属地政府的支持,因为属地政府也得不到滕王阁带来的任何效应,也就没有积极性。如果让东湖区政府对滕王阁资源进行管理,帮助滕王阁扩大、规划、开发、建设,也许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东湖区可以为滕王阁挪出空间,并围绕滕王阁打造节庆、会展的品牌,把滕王阁叫响。其他景区也可以这样做,让当地政府看到可以得到的利益,就会有积极性。
用好香港平台
现在是信息时代,不懂得信息的传递,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南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丰富旅游品牌和文化,苦练好内功的同时,也要多向外“吆喝”南昌美。
吴新雄省长也曾表示“江西这么好的山水,做不好旅游,我就不相信。”所以江西的旅游正得到省领导的亲自关注和高度重视,这是做好江西旅游最难得的机遇,也是最好的机遇。由于国内游竞争激烈,利润已经日渐稀薄,发展入境游是旅游中最有收益的。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城市,做好入境游是南昌义不容辞的责任。南昌要利用好香港平台,加大江西的入境游。
要发展境外游,必须要懂得叫卖,需要一个好的策划和包装。南昌因此应该加快资源整合的力度和速度,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统一旅游价格。同时,用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境外媒体对江西的旅游产品进行宣传。但宣传的方式和策划、包装一定是要国际化的,符合现代人的需要,以吸引他们的眼球和一探究竟的欲望。还要对在促销中做得好的旅游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专家型城市FANS的智力拼图
主持人:不论是李芸所说的打破体制的束缚,还是对外宣传南昌的美丽,任何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最终竞争的是产品。套用一句俗话:如果自己的城市没有个性魅力或没有响当当的城市品牌,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手法让南昌具有独特个性和魅力呢?我们当中一群专家型的城市FANS也开始着手这一场没有终结的智力游戏。
南昌市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要发挥其集游散中心的作用,应该将市内旅游和市外游集散相结合。市内旅游要着力于旅游资源的有序分布和有机整合。
同时,旅游休闲应该和休闲旅游相结合。旅游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是由旅游到旅游休闲再到休闲旅游,最后是休闲。我认为目前达到了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阶段。旅游着重于客观景点的异质性,休闲则着重于主观感觉的效用性。旅游规则要注意内外和谐,既要关注市外游客的来昌旅游,又要关注市内居民的假期休闲,如生态农村休闲等。将旅游向休闲转变,才能更好地发挥南昌集散中心的功能。
此外,要充分发挥南昌集散中心功能,还应该将传统人文资源与现代标志性景点相结合。在着力发掘传统的人文资源外,适当策划独异的标志性景点,如秋水广场、摩天轮。像秋水广场这样的景点,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如果有可能的话,南昌还可以策划并兴建一些标志性的人文景观,一定要具有唯一性和第一性,而且要经过严密论证,最好不要为景点建设而建设,建设的景点不仅要有观赏性,还要拥有实用性。
朱观海(江西省城乡规划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南昌应根据不同地域市场和在南昌地区可游览时间的不同,组织“长-中-短”三套旅游组织方案。长线是指面向全国和境外市场的“精品线路”,集中展示能体现江西和南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突出特色的旅游精品;中线是指面向本省资源市场的“基本线路”,可较系统完整地展示南昌地区主要旅游项目,使之能较全面地了解和领略南昌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短线是要积极开拓以面向市辖县、区当地市场的“属地旅游线路”,以满足当地群众更贴近生活、更机动灵活且费时较少的休闲旅游需求。
同时规范梅岭风景区的管理,强化对开发项目和选址的审查和审批,防止风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防止在风景区内进行或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切实加强对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尽快实施滕王阁景区整治拓展规划,创立在全国乃至世界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一流品牌。此外,要将滕王阁与梅岭用一条精品的旅游线路串联起来,开辟滕王阁-梅岭循环游览线路,即:滕王阁-赣江(乘船游览赣江两岸风光)-上岸至牛行火车站(把这个古老的火车站打造成专用旅游火车站,成为一景)-湾里-太平-梅岭-璜溪-生米-赣江(乘船赏两岸夜景)。
曾宜富(江西省旅游局助理巡视员):为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要求,应尽快改变旅游资源管理与旅游产业管理相互脱节的状况,努力推进旅游资源与产业管理一体化。为此,建议南昌市在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上积极创新,适时成立能够对旅游资源和产业实施全面统一管理的、具有权威性的旅游管理委员会,强化旅游综合协调能力,有效推进旅游资源、产业、体制机制整合,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
为切实提高旅游景区的统一管理、开发建设和经营运作水平,建议对南昌一些重点旅游景区,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积极推进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形成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共同受益的良性循环机制,推动旅游资源加速向旅游资本转变,使旅游产业更好地做大做强。
同时,建议南昌市加快国有旅游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联合、并购、参股、合资等多种形式加大旅游资产整合力度,把南昌旅游集团做大做强。支持江西赣旅集团的组建,引导旅游企业向市场化、品牌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并加强与周边旅游城市的合作,开展区域整体目的地营销和联合促销,实现市际间并促进省际无障碍旅游,争取对外开放效益最大化。
王明美(江西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省社科院研究员):南昌旅游要发展,就需要脱胎换骨,要有颠覆性的东西,打破现有格局,如果依照现有格局是没有前景的。南昌要学习四川成都,打造“大南昌”旅游格局,不应只盯在自己的四县五区上,而应着眼于全省,特别是周边两三百里内的主要景点,如井冈山、鄱阳湖、庐山、柘林湖、三爪仑、龙虎山、三清山、婺源、景德镇、流坑等,使南昌成为全省的旅游中心、配给中心和集散地,做到凡是到江西来旅游的,都要先到南昌来看一看,然后再到其他景点去游玩,游玩之后再经过南昌离开江西,让每位来到江西的人有这样的感觉,到江西就要到南昌,不到南昌就没到江西。
南昌有许多旅游资源没有开发,其中有两个大瑰宝,就是赣江和鄱阳湖。应该大力开发赣江,开发赣江的水、沙滩,让游客在赏景之后,还可以游泳。把流经南昌的赣江开发成为十里风光带、十里观光带,让人们坐在游船上悠然自得地欣赏赣江两岸的风光,船上可以有赣文化的表演。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应该尽快开发,把鄱阳湖开发成为全国最大最佳的黄金水面,最大最佳的旅游景区。南昌周边的考古文化也是值得开发的,比如四川有个三星堆就吸引了很多游人,我们也有青铜文化,为什么不能大做文章。
王乔林(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团成员、南昌市文化促进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南昌旅游文化优势是明显的,从全省大旅游的发展前景和南昌所处的省会地位来看,则应该把南昌旅游文化的定位提升为“环鄱湖龙头,赣文化中心”。
针对南昌的八一牌,不应仅仅参观一下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国十大元帅中有七位是参加南昌起义出去的,南昌为什么不能建一个元帅馆,在军事体裁上大做文章。
滕王阁是南昌旅游的最大品牌,但现在文化氛围太淡,商业氛围太浓也太表面化,让人产生反感,在里面一个小时也就看完了,不如说是“滕王壳”,就是一个空壳。大家也就知道有一个《滕王阁序》,其实关于滕王阁的诗篇有千余首,唐宋八大家均有笔墨。滕王阁要名符其实地成为江西以至江南的诗文高阁,把历代江西、江南以至全国名人在滕王阁留下的诗词文赋像“西安碑林”那样得到彰显,尤其是突出展现赣文化和赣文化名人的光彩,这里面逛一天也逛不完,买的商品也应该如诗文拓片等这样有品味和赣文化特点的,而不是现在的小商品。而“八大山人”馆可考虑把江南画派鼻祖董源到近代黄秋源的传承关系加入展示,使该馆成为赣派书画的圣殿。
此外,还可以在梅岭或鄱阳湖旁建一座荟萃赣文化精华的巨型“赣文化博览园”,采取统一规划全省共建的办法,由各地市到省会南昌来开窗口,也可像“云南印象”那样创作一台“赣鄱风采”大型情景史诗文艺晚会。
旅游刺激了南昌人的神经末梢
主持人:一座城市的发展在形式上是掌握在为政者手中,但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城市首先是属于人民的。南昌不管如何发展,最终的结果还是要让百姓看了喜欢。因此,每位百姓都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实践者和享受者。在他们的心目中有属于自己的南昌图景拼图,也需要为政者倾听。
新浪网友“南昌大地瓜”:现在南昌旅游一盘散沙,说南昌是红色、绿色、古色……其实杂在一起的效果是灰色。所以当务之急,是要确定南昌旅游的主线方向,集中力量攻于一处,才能在资金薄弱的条件下于全国有一席之地。
如何发展南昌旅游?我认为南昌要在旅游上搞出亮点,就一定要出新。深圳的旅游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深圳从当年一个渔村起步,在旅游开发点较其他城市与南昌更有相似点。南昌只是要推陈出新,深圳有世界之窗,开了国人的眼界,南昌也可以搞,以低价格把南昌的世界之窗变成上海孩子可以每周过来郊游的地方。要摸准现代人更喜欢自然生态的特点。比如说做尼加拉瓜大瀑布、在温室里做巴西雨林……再加上充满知识性的解说,与在国内的首发位置,会成为南昌的标志之一。
王女士(从广州随夫移居南昌一年):刚来南昌,被象湖的景色给打动了。心想每天晚餐后在象湖畔散步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可去过一次后,就再也不想去了。这是因为里面缺少休闲娱乐设施。
在深圳,靠水就有金。然而,南昌这块产金的水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我认为,应该多建一点供人休闲的凉亭、椅子,种植些供人欣赏的大树,并且将象湖与抚河连起来,打造出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代人的夜生活,不是在茶馆打牌,就是在酒吧狂欢。如果能和朋友沿着抚河一路又可看可玩的,走到象湖,将会丰富人们的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