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廊曼国际机场,宝玲头一个登上了通往曼谷市区的大巴,票价2美元。
她找了个好座位,可刚一坐下来,车里马上就挤进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穿着短裤凉鞋的人,连她的腿边都塞满了一大堆沾满灰尘的鼓胀箱包。
“没关系吧?”一个女孩一边往宝玲身边挨着走道的最后一点儿空地儿处挪着行李,一边操着带德国口音的英语跟她打招呼:“反正我们都是在同一站下车的,是吧?”
非也。宝玲知道这些游客都是去那个卡欧桑路的,那儿是曼谷的背包族天堂。那里有两美金一晚的客房,墙壁薄得像纸一样,把街上迷幻乐曲的震天声响一点儿不落地传进来。
可宝玲不是学生了,她不是像他们那样来泰国度暑假的。所以她比他们早几站就下了车,她要去那个在曼谷、甚至在全世界都让她觉得是最中意之处的——巴阿迪街。
有一种特殊的旅游经历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去同一个特定的地方,在那里曾经的景色能够重现,时光流转。可以细致地去挖掘、去感受某一个小街区的情趣文脉,这种不断的探索会让人乐在其中。
在过去的3年里,宝玲已经来过曼谷五次了,因此她已经不再有那个兴致去在华氏98度的高温中挥汗如雨地参观大王宫、玉佛寺和五世王行宫等景点了。
她的日程另有安排,比如,包括有和前几次旅程中结识的当地朋友聊天,以及诸如此类的内容。
阿阿就是这样一位朋友,这位有着泰国血统的墨西哥大学生总是乐呵呵的,上回宝玲在曼谷网吧上网查阅信件时,曾得到过他的技术指导。
宝玲还准备为每天与蒂普的约会留些时间。蒂普是位按摩师,1999年宝玲第一次来曼谷时就找她做过背部的治疗,效果奇佳。
还有,宝玲要到那个Roti Mataba店里去吃早餐、午餐或是晚餐,或者索性一日三餐全在那里解决。Roti Mataba是巴阿迪街上的一家很有名的餐馆,看上去并不起眼,但非常整洁。那里供应一种奶油味儿的薄饼,看上去是像起酥那样的薄片,上面铺着厚厚的一层咖喱酱,是泰国传统的清真食品。
所有这一切活动都要伴之以在巴阿迪街上的悠闲漫步而进行,所以一下车宝玲就从车站拖着行李穿过马路直奔她的目的地巴阿迪大厦。
这“大厦”是一家客房20美金一晚的旅店,床单灰乎乎的,毛巾都磨掉毛了,不过这儿有一位很不错的老板娘,是一位华裔的泰国妇人,她有三只毛绒绒的小狗。每回当宝玲费劲儿地拖着行李走进旅馆首层那乱哄哄的接待间时,这几只小狗都会迎上来在她的膝间窜来窜去。
这次再来宝玲发现这里已经新装修过了,房间大了,平台上铺装了大理石地面,摆上了三角梅盆花,有了独用浴室,里边的热水能够保证供应了,空调的负荷也足以抵挡曼谷极度潮湿的气候了,还有了光缆电视和印制精美的宣传册子,上边写着:“你的新生活从巴阿迪大厦开始,它将带来你所预期的所有快乐!”
巴阿迪街是曼谷新城门地区的主干道,它像曼谷大部分街道那样,只有两条车道的宽度,走向基本上是弯弯曲曲地一直沿着湄南河,河水就在街西侧的建筑旁流过。
新城门是曼谷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座落于叻他纳戈信岛上,那岛上也矗立着曼谷为数众多的宫殿和寺庙。
对游客来说,很遗憾的是曼谷新建的城市高架铁路绕过了这一地区,因为对皇族充满敬畏之心的泰国人永远也不能允许列车在这一有着悠久历史地区的上方跨过。
上个世纪70年代,新城门曾是廉价旅馆的集中地,后来由卡欧桑路取而代之了。卡欧桑路位于佛寺建筑群的另一边,从新城门步行10分钟就可抵达。
1999年当宝玲第一次来到巴阿迪街时,对这条街感觉有点儿迷糊。不过她很喜欢到河边去,穿过街道,走过一栋栋房子,搭乘一下拥挤的湄南河渡轮。
宝玲很喜欢这里的建筑,这条街上有着许多座那种在当地被叫作“班”的大厦,都是20世纪早期至中叶建造的,混合着维多利亚式和泰国式的建筑风格。还有两层的中国式商铺,这种商住两用建筑有些是19世纪遗留下来的了。巴阿迪街长期以来就是曼谷华人的居住地。
总的说来,巴阿迪街在1999年末的时候看上去有几分衰落,但街道依然展示出其潜力。
有几家铺面房被改造成了整洁的餐馆,泰国业主们做的是法政大学学生们的生意,这所大学就在巴阿迪街的南边仅隔几个街区,那些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很前卫。
入夜,会有成群结队时尚青年从类似于“铁杉”这样的餐馆里涌出到街上。铁杉餐馆里供应米饭、开胃小菜和咖喱套餐,每份3块5美金,有时候餐馆里还会有乐队演奏,墙上挂着一些艺术品的原件。
离开了一年半之后,再一次漫步在巴阿迪街头,宝玲所见令她欣喜。
那些很时尚的小餐馆已经发展到15到20家了,街上还新添了书店、饼屋和时装店。但整个街区一点都不旅游化,那些新的商家全由泰国人经营着,以本地人为服务对象,那种给街道带来很浓郁的地方风情的叫卖声也还保留着。
那家顶上覆盖着几十年的旧砂粒的中国面馆还在,那家纸厂也还在,保留着原貌的还有那条小巷子,有一对卖烤鸡的商贩夫妇在里边摆摊。
最让宝玲感到惊喜的是,她发现街东侧最大的那座“班”——巴阿迪班,现在里边开了家咖啡馆。
宝玲从喧闹的街上走进了这家叫作Coffee and More的咖啡馆,坐进那儿的天鹅绒沙发里要了杯冰茶。
这种伴着一杯碎冰一起端上来的饮料味道甘甜,里边兑了糖浆和酸橙汁,还有一股很浓烈的麝香味儿,宝玲半天才尝出来那是良姜——泰国姜的那种让人舌头发木的味道。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宝玲一直游哉悠哉地在巴阿迪街上闲逛,一点点细细地玩味着这条街上的妙处。
早晨她到那家Roti Mataba饭店里去喝咖啡、吃咖喱饭和抛饼,那儿的女老板问她要不要上楼去用餐,二楼新装了空调。
宝玲没上去,只捡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下来,这里能够边吃边看街景,时而还会有大象从街上经过,尾巴上拴着自行车灯。
街对面,那座庞大的水泥建筑物巴苏孟堡已经被重新粉刷过了,旁边的公园也已经被扩大重修。沿着河有一条窄窄的步行道从公园一直通往巴阿迪街南端的泰国旅游局办公楼。到了傍晚,当太阳还没落下去,但气温已经凉快下来的时候,宝玲就会加入到那些聊天散步的人流中去,和他们一起乘凉。
宝玲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去寻找上回认识的那位女按摩师蒂普,多亏了一户泰国人家的帮忙,最后靠着无处不在的手机才找到了她。
帮了宝玲忙的那个泰国人是蒂普的表亲,在卡欧桑中心工作。蒂普原来也在那里干,后来离开了。
蒂普已经攒下了一笔钱,在距巴阿迪街北端步行5分钟远的一处小窄巷子里开了一间自己的按摩诊所。
当蒂普动作娴熟地揉捏着宝玲的肩部时,宝玲也一边从她那里听到了好些有关新城门地区迅速发展的最新消息。
在经历了1997年的崩溃之后,泰国的经济正在复苏。
泰国银行已经降低了货款利息,小业主们正从中受益来开始他们新的创业。
这些消息听起来让宝玲十分开心,不过这也意味着第二天她从巴阿迪街打车去往仅仅一英里之外的暹罗广场就要花掉45分钟的时间。暹罗广场商业街位于曼谷西区,是这个城市中比较现代化的一片。
在前几次的曼谷之旅中,宝玲还从来没被这座城市那有名的交通阻塞如此困扰过,可经济复苏确实就意味着路上跑着了更多的汽车,那个被大肆宣扬的城市高架铁路并不足以使曼谷街道上的交通拥堵现象得到缓解,一天到晚似乎是无时不塞车。每一回宝玲离开新城门出去闯荡,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解决的办法么,当然就是只呆在巴阿迪街上了,对宝玲来说,这感觉似乎不错。她本打算在那儿呆5天的,最后延到了7天。
当宝玲在巴阿迪街上成串的餐馆间闲逛时,她发现这里可看和可吃的东西实在是多得不行。
这次来她又发现了一处新的合口味的地方,就是58号的芭莉吧,那里卖的加了紫苏叶的宽条炒面,味道很棒。
宝玲每天都去找蒂普或是其助手来做按摩,费用是两小时5块半美金,小费另付。这种治疗使宝玲的身心节奏都慢下来,与曼谷的速度相适应,这样对于她欣赏这里的文化很有好处。在这个被这样一种独特文化所覆盖的地方,每一家店铺、每一间客舍和每一条小巷都设有小小的佛龛。
宝玲漂泊在曼谷8月那阴湿炎热的空气中,每天需要做的只是吃早餐、做按摩和吃午饭、晚饭。
惟一的一次她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一个正式的旅游项目中,就是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去参观了曼谷国家博物馆。这家博物馆距离宝玲的住处只要走一小段路就能到,里面展品堆得满满当当。
宝玲细细地欣赏那里丰富的藏品,有早先供皇族们使用的古老的轿子,也有很多精致的佛像,那些佛像色彩雅致、表情详和,有石雕的,也有青铜制作的,都是9世纪的文物了。
不过大多数时候宝玲只是无目的地游逛,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巴阿迪街上的日常生活。
她走遍了这一带的大街小巷,那些街巷曲曲折折像迷宫一样。有的尽端是一堵墙,有的通向湄南河,还有的,走着走着就到了一处香火燎绕的佛寺门前。
有一条小街上全是卖普密蓬国王和诗丽吉王后画像的店铺,那些木框的彩色肖像尺寸比真人都大。
另一条街上从头到尾都是小吃摊,卖面条、咖喱饭和各种甜点。宝玲尝了那种撒了辣椒的炸鱿鱼干,还有一种椰子乳加木薯淀粉制成的甜汤。
一天晚上在做完按摩之后,宝玲邀请蒂普一起在芭莉吧共尽晚餐。
她们点了紫苏叶烹大虾和一种叫“剁生”的菜,剁生是用生牛肉末加调料制作的一种辣味的凉拌菜,是蒂普的家乡——泰国北部的风味菜肴。
宝玲问蒂普这家餐馆里的剁生做得如何,蒂普觉得不错。
像许多曼谷居民一样,蒂普也是从农村搬来的,她在一个被稻田环绕着的小村庄里出生长大。
两位姑娘边吃边聊,从本地音乐到当地吃食,海阔天空地闲扯。
等到宝玲把米饭吃光,她俩就一起打车到湄南河对岸的一家夜总会跳舞去了,那是蒂普平时最喜欢去的地方。
几个小时之后,宝玲又回到了她在巴阿迪街的住所,那些舒缓婉转的泰国北方音乐旋律仍在她耳边回响。
此时的她很想能够好好睡上几个小时,攒足精神,明天一早好继续在曼谷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