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想睡觉的午后,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和着窗外任意挥洒着的初春阳光,轻轻地敲打起键盘,思绪又回到乌镇。写游记就是这点好,所见所闻还有点点滴滴的感受在这里统统地被聚拢,细细地被整理,慢慢地被记录,然后我再娓娓地道来。
那天写到,我问纺线老人,现在生活可好?好好,老婆婆一连说着好,有八块一天。我无言。是呵!千年老街在脚下蜿蜒曲折地缓缓伸向前去,悠长悠长,望不到尽头。青石板路两旁,雕梁画栋的高墙深院赫然而立,述说着大户人家的威严,而木栅黑瓦的俭朴民居依旧过着小桥流水的日子……其实,生活就是这样。
茅盾故居是一所清代江南民居,少年沈德鸿在此生活了十三个春秋。在大厅走廊的柱子上有一楹联:历观文囿泛滥词林此地读书寻就蜀,伏出蓬茅系怀民物几人学道继前贤。读着深奥,不明白也知道此地的文化底蕴应该就是乌镇有别于其他若干江南古镇的出处啊。说来不上档次还在后面,我感兴趣地怎么竟是先生家里厨房的四只大锅两只汤锅的老虎灶……其实,这也是生活真实的内涵。
乌镇是大雅的,这里还留有唐代银杏,六朝遗胜,梁时古寺,清朝戏台……修真观的对面,这座建于清朝的修真观戏台直到今日依旧唱着古时的戏文。唐代银杏我寻寻觅觅不见芳踪,向店家小妹打听,她纤指一点,原来我早已经过却浑然不知。而六朝遗胜,梁时古寺……该是茶馆客人们永远听不完的故事了。
乌镇又是大俗的,每到清晨,当炊烟袅袅升起,水乡古镇的一天照例是在古老的茶馆开始……乌镇的茶馆设在水阁里,一面傍河,一面临街,有一种闹中取静的味道。栅头上的茶馆规模都不大,二三间门面,二三十张茶桌,参差地排成二三行。一张长方形的板桌,配上二条狭长的长条凳,构筑起自得其乐的小天地,一把茶壶,一只茶盅,便是“喝茶”的惟一的道具。相识的人,不相识的人,尽可随意地坐下,任意地攀谈。
肩背行囊,手提相机匆匆地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着和我一样的外乡游人流连在小桥流水、古宅人家以及栅头上的茶馆,我忽然明白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乌镇,是因为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自己生活之外的另一种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