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十分重要的一处遗址。自1987年至2000年,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玉、石、陶器,其中的玉石器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同时期玉石器制作的巅峰,并对中国东南地区的玉石器制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省文化厅的领导和重视下,在省文物局的指导和委派下,今年5月18日至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按照预定计划,整个发掘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墓地的北区,主要了解北区的墓葬分布状况;第二阶段在墓地的南区以东,主要了解祭坛以东的墓地布局,两个阶段共计布5×5米的探方15个。同时为贯通前后五次发掘的地层,在北区向南布1×45米的探沟1条,在中区临时清理迁坟后存留的空白区域约20平方米。截止到目前,共计发掘面积约450平方米,了解到该墓地的主要使用年代为距今5300年前后的凌家滩文化时期和战国——汉代两个时期。主要收获:发现凌家滩文化的墓葬4座、灰坑3个,以及可能与制作玉石器有关的大面积石块分布场所,出土各类玉、石器和陶器近400件,其中玉、石器以钺、璜、环、芯、锛为主,并发现大量的玉料或边角料;发现战国——汉代墓葬5座,出土各类釉陶器、陶壶、小件铜器数十件;另发现隋唐时期的墓葬2座。
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均属于凌家滩文化时期,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蔡坛的近顶部发现了1件用玉石雕刻的猪形器1件,全长72厘米,重达88公斤。猪的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对獠牙,形态逼真。这是目前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个头最大、重量最重、年代最早的玉猪,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重大发现,堪称中国第一玉猪,充分展示了远古伟大的玉雕艺术家写意创作思想和高超的智慧。雕刻玉猪选用巨形的玉石籽料,制作者巧妙利用天然形状,采用粗犷写意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吻部和鼻孔,在嘴的两侧雕出向上伸出的獠牙,用减地法表现眼睛和一对竖立的耳朵,并在颈部磨出伸展的脖子,再加上圆突的脊背,整体上表现出凶猛的形象。这件玉猪的出现,表明含山凌家滩远古先民对猪的图腾崇拜以及表示财富的象征。
二是在玉猪的身上压着一座墓葬,编号为07HLM23。M23打破祭坛,长3.6米、宽2.1米,墓口距地表深0.9米,墓底距墓口深0.55米。墓坑内摆满了随葬品,约200多件,其中有石器、玉器、陶器等,十分壮观,令人震憾,真有千年一遇之感,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发现之一。墓坑呈南北向,墓主人头向南,脚向北。在墓主人的头部摆放着十分精美的玉器,有玉环、玉玦、玉镯、玉璜和不知名的玉器,有的玉环是大环套小环。在墓主胸前摆放着玉璜10多件,在靠近两臂的位置左右各放10件玉镯,这是目前凌家滩墓葬手镯最多的一座,胸部以下及脚部迭压玉钺、石钺、石锛、石凿,部分迭压有2-6层器物,令人眼花缭乱。在下腹部位摆放着3件半圆箍形器,制作十分精美,在凌家滩出土器物中从未见过。在靠近脚部并排放置石凿形器,在脚的底部坚立向上摆放着玉壁和玉钺、玉环,在脚部这样摆放玉器随葬器可能有着特殊意义。在腹部摆放的石锛上窄下宽,宽6.8-7.8厘米。石锛表面有像车床车刨的56道凹凸弦纹,从石锛的顶部向刃部呈放射状,锛的侧面有圆凹槽。这些精美的玉石器出土后令人膛目结舌,产生无限的遐想,在那遥远的年代有如此高超的精湛技术,再次表明凌家滩文化玉石器工艺技术在5300年前处于领先地位,有力地说明巢湖流域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对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今年是金猪年,含山凌家滩考古出土了中国第一玉猪,这一重大的成果向全国人民在金猪年献上的美好祝愿,祝福全国人民明天更美好。
三是在土质复杂的情况下明确找到了多个墓葬的墓口,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
四是在祭坛东面发现了一处与祭坛密切相关、建造技术相同的石筑遗迹,为进一步了解祭坛的全貌提供了新线索。
这次发掘证明了凌家滩墓地中存在着显贵集团、工匠集团和贫民的墓葬,并有明确的区域划分。表明当时凌家滩氏族集团内部已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财富向大墓集中,氏族社会内已产生阶层和至上权力。在大墓中随葬丰富多彩的重礼器,反映墓主人已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些都表明距今5300年前含山凌家滩文化已出现文明的曙光,开始在向阶级和早期国家演进。
此外,在本次发掘过程中,还与多家单位合作,充分利用红外线成像、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了环境考古、地震考古、玉器蚀变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大大扩展了对凌家滩遗址考古研究的领域。
目前,凌家滩遗址的发掘正进入最后紧张的阶段,在发掘工作结束之后,还将对遗址本次和周边地区进行区域系统调查,全面探讨以凌家滩遗址为中心的聚落群分布、文化渊源等问题,为凌家滩遗址的更深入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