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的北京,气候宜人,借难得的一个周末去北京开会的机会,“假公济私”了一把,偷偷溜出去一个人痛快玩了两天。5年前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去北京玩过一回,四五天把市区几乎所有的古迹名胜都走马观花了一遍,就是没去胡同,一大遗憾。工作之后,没有是时间去江浙以外的地方旅游,所以这次虽然只有短短两天,却是要好好利用,去我最想去的地方。
第一天起了个早,上了出租直奔胡同。开会驻地在小汤山附近的九华山庄,到市区1个多小时。上车时也不清楚北京的胡同在哪儿,司机师傅特热心,告诉我现在北京仅留的比较完整的胡同群就在后海附近。“我拉您去那儿吧,慢慢逛!那里的胡同是受保护的,政府说决不会拆的。如果拆了,北京就不是北京了。”
进市区的路上挺堵的,今天还是星期六呢。师傅说这就是北京堵车的特点:没有规律可循,说堵就堵上了。师傅直接把我拉到了恭王府旁,周围一带都是胡同。下车就有三轮车夫围上来,执意要带我胡同游,可是我坚持认为步行的速度才是最适合观光,我一个人慢慢走慢慢看。恭王府和市区其他古迹名胜一样,正在大修,北京现在可被戏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从恭王府门口望进去,游人们很有秩序地从脚手架下狭窄的走道鱼贯而行。恭王府我五年前去过了,所以不是我此行的目的,门口买了张地图,开始我的胡同游。
随意走,见到岔道就拐进去。胡同里出奇地安静!现在可是星期六上午10点,如果是在上海的弄堂里,定已是嘈杂得不行了。仔细看,每个院落里都住得满满的,小小的院子里,左左右右靠墙砌起了小屋子,仅一平米大小,有点像上海石库门里的“灶坡间”,兴许是厕所,兴许是厨房。半掩的房门里传来收音机或电视机轻轻的嗡嗡声,偶尔一两声京片子,擦声而过悠然自得的老先生老太太,表示这里都有住户。胡同里的四合院比我想象的“迷你”得多,围墙矮矮的,门楣窄窄的,窗户小小的,小屋子从门口就开始搭建,只留出容一个人走的走道,所以从院子门口向里张望,看不见里面的正屋是什么样。后来别人告诉我,那就是俗称的“大杂院”。虽然院子里乱了点,外面依旧整洁,决无乱搭建,也没有衣物随风飘扬。这里的胡同让我想起了扬州的老城区,建筑不同,但气氛类似:古旧的老屋子一幢接一幢,长的胡同一眼望不到边,短的则曲曲折折连成了迷宫。有一户人家真绝,在一小段胡同上横跨搭建了竹棚,上面爬满了滕藤蔓蔓,有南瓜、丝瓜、葫芦,一个个大大小小垂得错落有致,有一只南瓜因为太大,不得不用绳子绑了,拴在架子上以免坠落。棚子下还挂了两只鸟笼,两只八哥京片子说得溜,先学门铃声“叮咚”,随后一声“谁啊?”。说得最多的是“瞧这小鸟儿!”,这定是路过的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它们自然学会了。回望这绿色的景致,在胡同里投下一片绿色的阴凉,让我觉得住在这里还真不错。
转了两小时,又沿着后海北岸走了走,饿了,路边有家五六平米的面馆,也卖米粉。要了晚牛楠粉,特地嘱咐不要辣。端上来时大吃一惊!汤粉上厚厚一层辣辣的红油,天哪,不辣的都成这样,辣的还不知是什么样呢。这粉和上海卖的桂林米粉完全不同:这里的粉就是粗的绿豆粉丝,嚼头是有的,可不好吃;汤里漂的不是花生米,而是炸过的黄豆;牛楠太肥了些,青菜只有两三片。只吃了一半,就被辣倒了,不得不服!!抹了抹嘴,游北海公园去了。
北海公园不愧是帝王的后花园,庄严气派。新月形的北海,望不到尽头的堤岸,我国最大的四方形亭式建筑——繁复奢华的外墙雕花、内部是极乐世界的巨型雕塑,标志性的白色塔顶、藏传佛教的传统风格,值得一游。
第二天去了怀柔,是第一天的那位的哥推荐的:“北京市区看的是名胜古迹,郊区的自然风景也很不错!”怀柔区位于市区的东北方向,从小汤山前往也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包了辆出租车,一天四百元,游怀柔区内较邻近的三个景点。先游红螺山,山脚下的红螺寺正在整修,我向来对寺庙没有太大兴趣,径直爬到山顶的凉亭。风很大,阳光很明媚,这山和南方的山相似,植被丰富。几个在凉亭歇脚的中年游客兴致颇高,对着周围的群山豪迈高歌。第二个目标是雁栖湖,名字很好听,想象中应该很不错,不料大失所望。雁栖湖公园沿湖而建,是个游乐场,各种游乐设施破坏了湖的整体环境。湖水很平静,大约和西湖差不多大,远处有一道堤坝,猜想雁栖湖也许是个水库。过桥到了湖对面,是个不伦不类的雕塑公园,唉,真受不了这些人造景观!这个雕塑公园其实是个小岛,岛后面远远的群山笼罩在薄雾中,倒甚是巍峨。岛上卖饮料的大妈说,就算到岛的另一边也无法到那些山,不通的,于是更没了游这岛的兴致,走回头路吃午饭去也。
怀柔盛产鳟鱼,分红鳟和金鳟,我从没吃过。雁栖湖公园门口有小饭馆,点了条红鳟,一斤二两,二十多元,活的,清蒸上桌,鱼肉口感滑嫩鲜美,不错不错,还算没白来一趟雁栖湖。随后去了慕田峪长城。五年前去过八达岭长城,当时觉得爬长城真的得有好体力,其余也没什么特殊印象了。到了慕田峪长城脚下,发现非常热闹,满眼都是外国游客。入口处照例是旅游纪念品一条街,大妈们吆喝着:“ice water !cheap!”很专业!大多数游客坐索道上山,我选择爬上山,一来是嫌索道贵:门票40元,索道还得付50元;二来自恃体力不错,又喜欢爬山。山很陡,想是长城都是建在陡峭的山上的吧,越陡峭越不易被攻破。爬了半个小时到了八号台,记得向游人开放的好像共有十六个烽火台。我从八号台向一号台的方向进军。我分不清哪些石块是古代留下的、哪些是后来修的。虽然是“修旧如旧”,但大部分应该都是后来的砌的,没有风化沧桑的痕迹。有些游客指着烽火台基座的一些淡黄色斑斑驳驳的砖块说:“这是老砖。”我也跟着摸了摸。长城上风很大,两边山势险峻,对面的山山岩裸露,很是苍茫。爬长城的特点是时而上坡、时而下坡,上坡是有些路段特别陡,石阶又窄又高。长城走向又十分蜿蜒,从五号台看二号台直线距离很近,可要爬过当中这几段很费时费力。走走停停,望着两边险要的群山,感觉自己是站在几个巨人的肩膀上。长城好似在山顶的巨人们肩并肩,手拉手,渺小的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手臂上才能持续行走在高山的山顶。我觉得长城的了不起在于它缩短了山顶和山顶之间的距离,是一座超长的桥,让人们能一直行走在群山的最高点。爬了一个小时才到了一号台。一号台的一侧有块标牌:前方未修缮,游客止步。前方蜿蜒着还有很长的一段野长城,长满了比人还高的杂草,离一号台最近的是一个破败不堪烽火台,那可真的都是“老砖”啊!有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一头钻进了杂草,还有说有笑的,又一对六七十岁的外国夫妇也毅然走了进去。我就跟了进去,杂草浓密,前面的人离我就十几步,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脚下是黑灰色的砖,定时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两边的砖墙一点儿都没了,脚下就是悬崖,俯看群山,越发壮美。那对外国夫妇在一处悬崖边看着美景不禁拥吻了一下,确实太美了!小心翼翼走了好一会儿,到了刚才看到的那个破败烽火台,大部分墙面都已坍塌,几段拱形的残骸歪歪扭扭搭在遗留的风化了的砖块上,这个烽火台目前的高度大概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现在我知道刚才经过的那些烽火台里,大约有多少是遗留下来的古墙砖了,很少很少。妈妈在给两个孩子留影,老夫妇身手敏捷,很快爬过了破破的台顶,继续向前,佩服他俩!我不敢再向前走了,走回头路,回到六号台,下了山。九月的北京,爬长城仍让我出了无数身汗、腿脚发软,但真的很快乐。长城是至今为止唯一让我感动的“人造景观”,虽然大部分都是十几年前修缮的新东西,但仍旧十分值得一去。当然对于有兴趣有胆量爬野长城的朋友,长城的魅力就不止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