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86年,中峰明本入天目山拜高峰原妙为师,苦志修禅,传承了高峰法席,成为禅宗临济第十九世继承者。被历代元主奉为“普应国师”,世人尊其为“江南活佛”。
在天目山中峰门下剃度受戒的维则和尚(天如禅师)得恩师真传后,也成为一代高僧。高僧天如禅师于公元1341年,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的拥戴。公元1342,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天如禅师为感念自已的恩师中峰和尚,取名“师子林”,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在天目山上建“狮子正宗禅寺”,而且园内多怪石,形如狮子,亦名“狮子林”。狮子林名声显著,至元末明初,已成为四方学者赋诗作画的名胜之地。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几经名家商贾之手,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
天如禅师在天目山时,以珍惜粮食和体恤民苦而著称。有一年天大旱,天如奉师命下山化缘,此时民间百姓粮食颗粒无收,靠食菜为生。乡民见天如只好都以菜相赠,天如实在不忍心收下,就去田地里掘起些乡民留下的菜根,雇人挑上山来,煮菜根以飨僧众。谁知,菜根煮起来、吃起来特别的香甜。于是,“菜根香”的名称就传开了,一生喜食菜根的天如禅师也被民间称之为“菜根和尚”。解放前,天目山有名的“菜根香”饭店,名称就由此而来。天目山当地民间如今仍喜食的“芥菜蔀头“的煮法和吃法就是延袭当时的一种。
天如禅师初到苏州时,见一片荒地无人居息(此地即后来的狮子林),十分可惜,则垒石屋居住下来。白天恳荒种菜,晚上纳弟子授经。菜收后送于周边百姓,自己和弟子食菜根。菜根当粮的方法,也传到了苏州。天如禅师年迈后,弟子们感念师傅的疾苦,开始为其建造禅林。天如禅师实际就是“狮子林”的初创者。
2006年3月,苏州狮子林管理处主任陈中携干部职工30余人来天目山寻根
访祖。他们游览了大树王景区,参观了开山老殿(狮子正宗禅寺)、狮子岩等,并朝拜了高峰、中峰墓。详细了解了天目山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情况。他们通过寻访当年天如禅师的足迹,为狮子林和天目山能够同出一脉、都拥有一位体恤民苦的“菜根和尚”而自豪。也为昔日僧人对天目山“大树王国”的完好保护和狮子林“假山王国”的创建及历史变迁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