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在你心目中,是何模样?我无法推测。你估计会问,郑州在你心中是什么模样?是啊!这个我天天游走其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城市,在我心底原本是什么模样? 记忆的郑州 高中以前,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留下的是这样的词汇:“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还有风靡一时的“红高粱”。 第一次和郑州亲密接触是在我的大学。报自愿时,省外的学校没怎么考虑,感觉还是省内的保险,于是全都报了郑州的高校。感觉毕竟是省会,教学质量、发展机会会相对较好。后来如愿成行,开始了我的郑州生活。 几年的大学生活,奔走在郑州的大街小巷。郑州给我留下这样的词汇:“火车站、人民公园、二七塔、郑州大学、老蔡记、合记烩面、金博大、黄河”。这些词汇代表了我大学生活的很大部分。记得宿舍的六个兄弟来自河南的四面八方。我们第一次体验郑州,去人民公园还收费呢。然后在二七塔照了几张照片,给家里寄去。那时心里挺优越的,还没品味就业的艰辛。周末总会去找老同学,老家同学特多,刚到郑州也特亲切,所以聚的特别多。 也许一开始越幸福,后来就会越伤感。我和朋友在这里相聚,后来又一个个的离别,其中的伤感和感伤自不待言。先是我去了开封继续学业,之后一年内北上的、南下的,等我数年后重新来到郑州,已是人去音稀了。而我要继续生活,我的工作在这,我的爱情在这,我将来的家也会在这。 现在的郑州 生活在郑州有一种狭隘的优越感。 因为是省会,想留在这找份体面高薪的工作十分不宜。曾经,郑州的就业难全国第二,仅次上海。 尤其是学法律的,对就业的艰辛和磨难比其他的专业体会更深也更真切。但为什么说这种优越很狭隘呢?因为郑州与其他的大城市相比,其中的差距自不待言。还有一个原因:都市里有优越就会有压力。省会估计压力要更大一些,因为周围都是优秀的人,所以你得不断的努力。于是我又回到了一个普通人的状态,曾经的优越感灰飞烟灭。 将来的郑州 从郑州刚去开封时,有人说了一句话:(两个城市)没有可比性!话虽然夸张了些,但说明了二者的差距。一开始觉得开封是个古都,由于地理位置受限,发展是慢了点,但还是有历史的。毕竟那里有古城墙、鼓楼夜市的小吃、清明上河园的古装、还有古色古香的百年河大。开封其实挺好的,有自己的传统和个性。生活在其中,也许不觉得什么,但一旦失去,你就会深有体会。到了毕业,才真有些舍不得离开呢!这是开封给我的启示。 于是我就认为郑州唯一的缺点就是历史太短——没有历史底蕴,缺少厚重感。结果这种认识持续不了多久,郑州就被评为中国的第八大古都。这大出我所料,发觉自己原来是这般孤陋寡闻! 于是,我继续喜欢这个“商城——一个靠着火车中转着整个中原甚至整个华中商品的城市!郑州与“商”结缘甚久:商朝的都城、著名的“商战”、驰名华中的二七商圈...... 郑州雄距中原,郑州人爱说一个“中”字,我觉得“中”也恰是郑州的性格。全国的大城市中,郑州位居中游。但郑州疾进的发展势头,日益扩展的市区商圈,不但涌入的商业巨头,正寓示着郑州靓丽的未来!
转载请联系作者:courtle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