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徽州,山水灵秀,气候温和……真可谓之世外桃源。察看他的背景,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和他相类,这个地方就是瑞士。”当年他慨叹,“我们有瑞士的天时和地利而没有尽瑞士之人事啊!”并以至诚之意敬告徽州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千万不要辜负‘新安大好山水’!”
如今,徜徉在古徽州、新黄山这片土地,你会触摸到一种别样的城市韵律:茂密浓绿的树木,潺潺而流的河水,错落有致的建筑,掩映在青山皱褶中的村落……汇成了一首旋律优雅的交响乐。细细品味这首乐曲的每一个音节,你会被如许的细节感动,如诗如画的城乡环境,俨然一个“东方瑞士”。这些,正是黄山人民多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不懈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成果。尤其是伴随着地级黄山市的诞生,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发展经济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强化污染防治的同时,积极进行生态大市建设,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呵护这片青山绿水,倾力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溪涧绿荫长伴景区
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是黄山人民的追求,生态环境对旅游发展影响举足轻重。多年来,我市坚持不懈地对黄山风景区、世界遗产地等区域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随着黄山市的建立,黄山旅游业的发展,进入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景区环境容量日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按照“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黄山风景区首先在景区内进行了燃料结构的改造和调整,从烧煤到使用液化气再到改用电能,黄山风景区一步一个脚印,在景区里实现了能源“零污染”。
与此同时,黄山风景区还先后兴建了温泉片、北海片等处的污水处理设施,对景区的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净菜上山、垃圾下山等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扎实举措,让黄山的溪流更清,天空更蓝。对游客集中的旅游景点,黄山风景区还创新性地实行景点封闭轮休制度,使景点的生态系统得以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二十年的艰苦努力,二十年的严格管理,二十年的细心保护,黄山风景区于去年通过了ISO14000的严格认证。万木葱茏的景区,处处小心呵护的环保细节,引起了多少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著名环保专家曲格平在考察了黄山风景区后曾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他心中的赞叹:“人类生态第一山”!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地十分注重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市之初的56.6%提高到目前的77.4%,居全省之首。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和宏村,近年来加大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投入数百万元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和环境的绿化、美化,使这些古村落更加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把碧水蓝天还给城市
建市以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基本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的恶化为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为核心,坚定不移地开展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在实施“一控双达标”活动中,坚决要求决不把污染带入二十一世纪。市有关部门对全市所有企业逐个进行摸排,引导企业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并采取多种形式,关停和淘汰了一批污染企业和落后的生产工艺,污染严重的造纸厂、染织厂、小化工厂等企业陆续关停。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全市共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了62套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关停了各类工业污染企业70多家,削减工业主要污染物COD13943.6吨。坚强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为黄山市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守住了一片蓝天和碧水。
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出了以“三最”目标为统揽,全面实施“443”行动计划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了“三个围绕,一个不上”的发展要求,积极探寻绿色成长模式。
市环保部门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了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破坏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一些重点污染企业实施环保在线监控,依法关停了污染水源的工业企业,新增工业污染防治设施115套,到2005年底,全市主要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12%,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98.2%,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99.2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达98.22%,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超额完成“十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的目标任务。
共同创造最佳人居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保护越来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加强了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并努力创造最佳人居环境。
市委、市政府从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高度,科学谋划黄山市城市环境建设三个阶段性目标,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夺取“中国人居环境奖”和摘取“联合国人居奖”。
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市有关部门对中心城区1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进行专项整治,取缔和淘汰了80多家小锅炉;开展了餐饮油烟的治理,全市已治理宾馆、饭店油烟污染380多家;建成烟尘控制区18.09平方公里和噪声达标区8.82平方公里,覆盖率分别为99.4%和48.5%。 在中心城区,市有关部门还开展了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监测,在城区主要干道实施交通禁鸣,加强了对建筑工地施工噪声及文化娱乐场所噪声的监管,结合文明创建加强了对餐馆油烟污染专项整治。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大气环境优良率达100%,区域噪声平均值低于55分贝。
市环保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添设了数百万元的监测设备,开展并实施了大气环境质量日报,增设了地表水环境监测的断面和频次,对中心城区及各区县成片集中水源地由原来的季测改为月度监测,在枯水季节还对丰乐河、富资河、横江万安段等重点流域实施周监测,为广大市民的饮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建设生态大市,近两年,我市在全市中小学中大力开展环境教育普及工作,积极创建各级绿色学校,把环保理念及早植入孩子们的心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以上绿色学校44所,其中省级7所,市级20所。从去年开始,我市还在全市开展“绿色饭店”的创建工作,到今年年底,中心城区三星级以上宾馆将有70%通过国家和省级验收。
与此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加强了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日处理5万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于2005年7月投入试运行,新建日处理340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规范化、无害化处理;日处理3吨的黄山市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也于今年7月投入运行。
据了解,“十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累计投入7.36亿元,环保投入占同期GDP的比例达5%。大投入带来了城市面貌的大改变,也为市民创造了更加宜人的居住环境。经过艰苦努力,我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九五”末的9.28%提高到58.2%,全市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9.8%,全市95%的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地表水,所有出境断面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Ⅱ类地表水。新安江水碧波荡漾,两岸杨柳依依,绿草如茵,赏心悦目的湿地公园等等,不仅成为市民休憩最爱的地方,也成为环保普及教育的成功典范。
经过城建等有关部门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市于去年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称号,黄山市以一个“山抱城、城抱水,山、水、城共和谐”的园林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我市正以此为契机,积极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并将举全市之力,朝着更高的“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目标挺进。
碧水蓝天的更高追求
二十年来,全市上下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实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全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的宏伟目标。2005年,市委、市政府又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申请,决定用三年时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力打造“生态名片”,增强黄山的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碧水蓝天的新畅想全面开启了我市生态建设的新篇章。
2004年,我市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生态建设试点之一,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决定》,与此同时,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等20多个部门联合组成编制工作小组,本着高起点、市标准、特色化的原则,成功编制了《黄山市生态建设规划》。随后,《黄山市生态建设规划》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以决议的形式正式发布实施,明确提出了生态市建设的总体原则和规划目标,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推行循环经济、开发生态农业、加强资源保护、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宣传、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等七大方面的任务。
科学的规划是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基础,而落实规划则是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关键,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生态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并将其纳入了各级政府社会经济综合目标考核。
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以生态建设项目为抓手,以生态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目前,我市共建各类生态示范基地49个,包括有机茶基地、经果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沼气综合利用基地、生态农业旅游基地等。这些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实行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起到了以点带面的典型示范作用。
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我市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示范户的创建工作。目前,我市已有市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31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个;建成县级以上生态村167个,其中省级15个。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徽文化发展旅游业的“中国画里乡村”宏村,借助黄山风景区的优势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汤口镇,依靠项目建设推进全镇发展的耿城镇,保护与发展并举的齐云山镇等等,这些国家级的环境优美乡镇已成为全市各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的成功范例。
良好的生态环境日益凸显出黄山经济发展的优势,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我市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0.7%,经济外向度平均达到10%,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提高到1208美元。
加强环境保护,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一项崭新而宏伟的课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挑战,我市正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步伐,以生态建设和“创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让黄山大地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让“新安大好山水”风采夺目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