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惊世发现填补了我省史前无城址空白 为我国早期城市起源和淮河流域文明提供了宝贵资料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曾经的“霸王城”,现在的垓下居委会,在这个平静的皖北村庄里,村民祖祖辈辈延续着项羽刘邦的恩怨情仇、霸王虞姬的生死离别。一切的传说都与那场被称为“东方滑铁卢”的垓下之战有关。最近的考古发掘不仅加深了对垓下之战的认知,更有惊世发现,在秦汉的垓下古城下还有一座城。这座城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它的发现填补了安徽史前无城址的空白。
雨后随处可见箭镞
垓下之战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军事史上都是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集倾国之兵,聚天下之力在垓下进行最后的决战。80万之众在方圆百余里的范围内浴血鏖战,终以楚霸王败北自刎乌江结束。从此也结束了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拉锯、苍生涂炭的混乱局面,中华民族实现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次大一统,开创了长达427年的汉王朝基业。
然而,垓下古战场到底在哪里?千百年来,许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在寻踪觅迹、考察论证,一般说法有三:一是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南沱河北岸,二是认为垓下在河南鹿邑东,三是1995年版的“安徽地图”标明“垓下”在安徽固镇县沱河南岸。固镇县濠城镇沱河南岸有个村就叫“垓下村”,在历史上老百姓叫它“霸王城”。“楚汉相争时,项羽与刘邦在此对峙,项羽夜筑城壕,军士每人一担土,一夜之间筑起周长九里十八步的坚固土城。”“偶逢大雷雨,乌云遮天,狂风怒吼,隐隐约约可闻士兵喊杀、战马嘶叫、兵刃相撞声。”类似的传说在垓下村祖祖辈辈沿袭下来。
据霸王村的张大爷介绍,他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说过这段历史。楚汉相争时,著名的垓下大战就发生在这里。
多年来,固镇县沱河南岸的濠城镇垓下村历经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秦末汉初的文物。当地文物所所长告诉记者,早些年,每当暴雨过后,农民在村庄周围随处都能捡到各式各样的箭镞等古代兵器!
据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杨立新介绍,目前已发掘出土的铜箭镞、铁箭镞、楚蚁鼻钱等文化遗物,符合秦汉时代特点,因此从考古方面佐证了这一历史事实。
霸王据城而战
2007年元月30日至5月14日,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固镇县濠城镇垓下居委会境内的垓下遗址进行了大面积发掘钻探,钻探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
经钻探发现,垓下遗址并非普通的聚落遗址,而是一个重要的古代城址。考古学家推断,当年的项羽退守至垓下,是利用原有的早期城址进行二次修筑,加上优越的地理条件与刘邦抗衡。这也完全颠覆了之前对垓下之战的历史想象,已有学者据此提出,“楚霸王”当时据城而战,“四面楚歌”正是刘邦军队在垓下城外所为。
根据目前考古发掘的成果看,垓下城址由城垣、城门、护城河、道路及排水系统、夯土建筑基址、活动场、窑址、红烧土遗迹、水井、灰坑等多类遗迹现象组成。
从地面观察,遗址四周城垣呈南北向不规则长方形,大多数地段的城垣仍耸立在地面,保存完好。城址东、西、北三垣的中部现各有一缺口。勘探表明,城垣埋于地下的基础保存较完整,结构形制较清晰,走向明了,城内面积(不包括城垣)约15万平方米,包括护城河,城址面积近20万平方米。
城下惊现史前古城
考古队员们在对垓下城址进行发掘时,同时于北城垣和西城垣发现类似烽火台的红烧土遗迹5处。为解城墙的年代和结构,考古队员选择了北、东两段城垣作了局部解剖,令人吃惊的一幕就此出现在世人面前。考古队员们发现,城垣构筑分为上下两个大层,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两个时期。从下层出土的鼎足、陶片和稻谷等看,该段城垣属于典型的龙山时期,距今约4600年至4300年。
早期史前城墙的发现对探索该地区早期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表明,垓下遗址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已是一处有人居住的聚落遗址,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营造大规模工程的物质基础已具备,修筑城垣就成了当时部落集团所能之事,发展至龙山文化时期也就进入了垓下第一个鼎盛时期,使其成为一个区域文化的中心。垓下早期城址是我国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史前城址发现之后,在淮河流域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填补了安徽无史前城址的空白,是安徽史前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的发现为探讨我国早期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轨迹以及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考古新资料。
申请教科书变更垓下遗址为固镇
此次发掘的五个发掘点揭露出来的新石器时代的遗迹有红烧土两处、陶窑一座、沟两条、灰坑6个。出土各类器物完整和可复原的器物170余件,此外,在红烧土上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表明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已在这里从事水稻种植。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过去,垓下遗址被认为属秦汉时期。此次考古发掘,在遗址内发现了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这一发现将整个遗址的年代大大提前到史前时期,同时也大大丰富了遗址的文化内涵。
昨天,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因为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辞海》和中国历史教科书上的有关垓下之战的地点都发生在安徽灵璧,但早在1965年该地区就发生了改变。据该县副县长周勤介绍,1965年固镇从灵璧、怀远等处划地成立了固镇县,垓下遗址早已属于固镇,如果现在再说垓下遗址在灵璧已经是错误。所以为更正这一错误,当地政府部门,经过县、市和省有关单位已上报到省教育局。希望通过省教育部门上报到教育部,对这一问题进行改正。另外,昨天现场的领导也表示,1986年垓下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他们正就垓下遗址的最新发现申报“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