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古格遗址
古格遗址是扎达著名的遗迹景点,距县城有18公里。从扎达县城到古格遗址下的扎不让村的路就是行走在辉煌土林中的路。扎达的土林可谓整个西藏甚至整个中国都绝无仅有的土林。土林的前世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历史上地壳上升,导致水平的土质岩层受到洪水冲刷以及风化剥蚀而形成。阳光映照在路边和远处的土林上,使其显的格外挺拔峭立。那连绵的严整山体,被风化侵蚀的一道道,一层层,一列列,错落有致,排列严整。它们结合在一处,向每个看到它的人显示着自然造化的伟大和沧海桑田的变迁。顺着山谷中的小路,走过草地,走出山谷就到达了扎不让小村。一群鸭子在悠闲的叫着,追逐游荡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们十分的天真和可爱,红嘴的乌鸦盘旋在远处的电杆上面。村口的平地上有不少的背包族和摄影者在安营扎寨,这里已经可以远眺古格王国曾经的红宫。开车穿村而过,很快就盘升着开到了古格守门人所住的屋外。迎面就是一座高耸的土山,高高的山顶上可以仰望见有着红色,白色的殿堂。除去一面缓缓向上延伸外,其他几面都是陡峭的崖壁。可以看见土山上密布的大小洞穴和道道残垣断壁。
购买了门票,跟随着一队德国游客和他们的藏族导游一起走进了古格的大门,沿着古老的台阶拾阶而上。山坡沿阶而上的路边只有红殿、白殿、度母殿,轮回殿四座古殿还算保存的基本完好。导游用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座座殿门,在我们的惊叹声中用手电的光柱给我们照着,指示着一幅幅古格最珍贵的壁画。大殿里的佛像许多已经被毁坏。许多都已只剩下了曾经的被供奉的位置,或者墙壁上曾经用来固定的孔洞。残余大佛的颜色依然明丽,虽然已是残腿断臂,但莲花座上和四边的图案和画像依然仿如昨日。最引人注目的是红庙内一幅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请古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的壁画,画中一队舞女翩翩起舞,旁边有人击鼓吹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些壁画虽时隔数百年,色泽仍很鲜艳。白殿中见到了曾经只是在书上的照片里所见到的古格王室的世袭图谱。多手的多面观音,踩者魔鬼的护法神灵,朝圣的诸国人群,见到了许多历经百年仍栩栩如生的珍贵壁画。惊叹于它们的色彩历经数百年而不变。
离开寺庙沿着台阶向上走,经过了路边的垛垛残垣断壁,我们爬进了路边能走进的每一个洞穴。洞穴和曾经的房间从上至下依次是王宫,寺庙和民居。路边还有堆放鹅暖石的洞穴,石块曾经也是古格武士用来抵御拉达克人的武器。半山腰上还有一座比较特别的石头建筑,象一道道壕沟,这是当年的储水池。
见到了通向山顶的隧道,旁边的山势已经变得极为陡峭。隧道近乎于直立,位于山体中的隧道可真是一道易守难攻的天险。隧道口还有驻军和了望防御的孔洞,上面还有一扇木门可以和四周的悬崖一起彻底封死进攻者的道路。爬上隧道不远,就登上了山顶,走到了整个古格王国的至高点。高原中午的阳光是相当炙热和猛烈的,被晒的挺厉害。一个人走进了山顶古格王朝的王宫。王宫比想象中的小了许多,有两个不大的配房。在空荡荡的王宫中坐下,看着墙壁上曾经用来摆放佛像的庵洞,可以遥想当年这里崇佛的盛况。王宫是后来复修的,里面空空如也,只摆放着一张钢丝床。那是供看门晚上在这里值班使用的。王宫旁边是议事厅,已经只剩残壁断垣。站在山顶上,从王宫的阳台上望去可以俯瞰到整个古格的全貌。四周的土林无言地陪伴着败落的故城。土山下面是象泉河的故道,现在还有地下水渗出,河道里生长着大片的绿草,环绕着黄褐色的故堡。山脚下的民居象是众多空洞的嘴无语向天。从军事学的角度来看整个故城的结构,环绕的象泉河是它天然的屏障也是取之不竭的天然水源。只有一条狭窄的道路通向山顶,可谓一夫当关,关万夫莫开。如果当年的国王不出城投降,很难想象拉达克人如何可以攻陷这样的城堡。整个故城是沉默的,任凭世人评说。但今天的人们能够说什么呢?默默地坐在山顶,默默地看着眼前的历史,默默地想着它的前世和来生。沿着一千多年前的、王朝创建者相同的路线,我走到这里。我只是一个行者,而那时,他却是一个逃亡者。
出发前阅读过很多关于古格遗址的书籍。葛健雄教授在他的书《走近太阳》里推断,古格王朝拥有数十万臣民,依据是古格曾经击退过印度号称十几万入侵雄兵。而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杨林推测,古格大约有几万人。他认为光是古格都城就可能有一万人左右,否则无法供养奢华的王宫和繁多的庙宇。曾经八进阿里、现任阿里地区文物抢救办公室副主任的张建林在书中明确表示,古格绝不可能养活数十万、哪怕是几万人。他甚至认为,古格都城只有500人左右,因为现存的800孔窑洞,据他的考察,并非同时使用,而是随塌随建。他的主要依据是,这里的生存环境恶劣,不可能养活太多的人。看过遗址的全貌,一路走到山顶的王宫,我开始相信张建林的意见。一个小小的古格隐藏着太多的难解之:古格的国史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十万臣民到底去向何方?曾经盛极一时,曾经统治遍及整个阿里地区,有着成熟灿烂文化和七百多年历史的古格王朝如何能够仿佛一夜间就突然消逝的干干净净? 古格遗址就像矗立于土林上的一个巨大问号,留给后人无数的猜想。
离开遗址所在的土山,我们沿着象泉河的故道行走,去探询传说中的干尸洞。在景色奇特的峡谷地带穿行,脚下长着绿草的沼泽,身边是枝杈刺人的灌木,结着红色的浆果,头顶是奇形怪状的悬崖峭壁,令人感到像是来到了侏罗纪的史前世界。看着石头岩壁上离地两米左右的小洞口,看着下面有搁脚的石坑,知道它一定就是了。很多自助旅行手册在介绍古格遗址的时候,都会提到这个神秘的洞穴。并且对其中的无头干尸的来源,提供了很多的猜测。最富想象的猜测是古格城破时,被拉达克屠戮的国王一家和其卫队的遗骸。当然,从常识上来说,也是最不合理的猜测。文物部门不会是呆子,不对这样一个极具价值的地方进行抢救性挖掘和保护,任由好奇者随意进出。干尸洞是崖壁上一个距地面约2米高的洞窟, 砂壁上有两个规则的圆坑是人工挖掘出来供攀爬时踩脚的。洞口只有半米多宽,攀爬时上半身会碰到有一定外倾角的洞口,不好发力。禾大壮与我尝试了两次,都没有成功。我干脆在下面当个人梯,禾大壮站在我肩膀上,很容易先把上半身先钻进去,向前爬两步就可以半蹲着把身体直立起来。他再从洞口伸手拉我一下,我也很快进入了洞里。在头灯和手电的照射下,面前散乱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脱水状干尸,只是重叠的人形骨头,但确实又不是白骨,只是都没有头骨。洞室内遍布着 散乱的人体骨骼、毛发、破衣、碎布、绳子和小木棍等,并且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味道。尸骨中散布的是粗糙的麻布片,甚至还有羊皮,应该都是当年死者所穿着的。洞前方和左侧还都有更低的洞穴,可以看见里面同样还有许多具尸骨。禾大壮昨天晚上买了几个口罩,正带着口罩用一根很粗的铁丝在翻动满地的碎骨和麻布,一边向我做着解说:“这是一段脊椎…… 这是一个骨盆……还有一截小臂。” 禾大壮原想可以在里面找到个别散落的箭头或者是兵器之类的东西,可以拿回去做个纪念。但是在这个已经被无数人翻弄过无数次的洞穴里,没有任何饰物、残片可捡。禾大壮用铁丝挑一只很完整的脚对着阿芬的DV镜头展示着。那只脚连接着一段小腿,皮肤很完整,脚趾上还有指甲,完全干燥后的肌肉和筋络清晰可见。“这是一只完整的脚。”他向我喊道。“你看脚上的肌肉,象不象你喜欢吃的干肉?我有刀,要不要割下一条你尝尝?”
翻找了一阵子还是一无所获,如要想进到最深处的那个小洞里,还要蹲在低矮的空间里用鸭子步移动过去。除了需要忍受奇怪的味道,还必须要踩过死者的遗体。根据我们刚才看到的身体和洞里的气味来分析,这些尸体的年代距离现在不会很久远,不然不会发出难闻的味道。更何况古格王朝的覆灭距今也有将近千年的历史,尸体上的衣物早就应该炭化,根本不可能承受如此多人的翻动。但这里的尸体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想来想去也没有一个可能的解释。趴在洞口的阿芬说“你们两个还是不要再惊动这些身世未明的死者吧!”离开这些牺牲者退了回去。在对历史之谜的感慨中,在对古格文明的感叹中沿着山谷中的蜿蜒小路,走回了遗址下的佛塔边等待日落。 随着夕阳西斜,晚霞中透出一缕缕光线,炫目地斜照在遗址上,向阳的一面倾刻间变得富丽生动起来,在金黄色中闪烁出点点红晕。土林故有的黄色被阳光照射得更加饱和了,开始披上橘红色的羽衣。这种瑰丽壮观的景象大约持续了10来分钟,夕阳便一头沉了下去。倾刻间一切又归于平淡宁静。自然界中的美丽就是这样,往往只能停留在瞬间。那些靠视觉捕捉到的奇幻景致绝对要比持久地摆在某处的一些既成风光,更让人陶醉。美丽的象泉河水挟卷着历史的泥沙,流向远方,千年如此。古城堡孤独守侯着自己的秘密,逐渐消失在漫漫土林的夜色中。
(从王宫俯瞰遗址)
(干尸洞的入口)
(一条完整的人腿)
(夕阳下的古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