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福州-崇武-泉州-厦门的行程如下:9月30日11:50 K163从上海南站出发;10月1日6:00到福州,上午逛三坊七巷和文庙,中午乘车前往泉州,再转车到崇武,晚上住大山乍;10月2日崇武古城,泉州开元寺,下午乘车到厦门,以后三个晚上住在鼓浪屿国际青年旅舍;10月3日集美、会展中心、椰风寨、胡里山、南普陀、厦门大学、中山路;10月4日,鼓浪屿;10月5日上午乘春秋的飞机返回上海。
1. 福州的三坊七巷和文庙

(南后街)
按照旅游书所介绍的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保留着自唐宋以来鱼骨架形坊巷格局,拥有268处明清时期的建筑,14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5个挂牌保护点。它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是中国近代以来林则徐、陈宝琛、沈宝桢、严复、林旭、林觉民、冰心、邓拓等名人都在此居住生活过。
现在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保存的只有二坊五巷。福州市鼓楼区已经在三坊七巷南后街一面为现存的各个坊巷立块石碑,上面刻该处的历史和文物旅游景点介绍,同时在巷口挂上新的巷牌。另外,福州市鼓楼区旅游局把民居特点和名人效应结合在一起,已经做了不少尝试。对宫巷内的沈葆桢故居和文儒坊内的陈承裘故居进行改造。这两所故居颇具规模,且整体保存较完好(沈葆桢当过船政大臣,两江总督;陈承裘是帝师陈宝琛的父亲,一门六子科甲,是福州的名门望族)。鼓楼区准备以收购产权的方式,先将住在这两处故居内的外人搬迁出去,只留下沈家和陈家的后人,作为整个故居的一部分。然后对故居内部进行调整,局部修缮,恢复故居原貌。

(沈葆桢故居)
尽管一条条古老的弄堂还在,但总体上所见的三坊七巷和书上描绘的有不少差距。尤其是贯穿每条弄堂的南后街,感觉上好象是一片棚户区,不少房屋年久失修,残破不堪,马路边更开了不少煞风景的小店。靠政府要将上百处故居按照以上方式改造,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可能改造和修缮的速度还赶不上自然损坏和城市建设的速度。但是改造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效果,改造的直接后果是将旅游资源商业化,人们再也看不到真正的文化,在三坊七巷中住的不再是居民,而是演员。政府对于是否要迁出原住民,如何保留古迹,如何整体开发吸引更多游客和发扬文化等问题应该制定政策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由于时间紧张,没有时间细细品位一下福州文化的精髓,只随意的逛了一下塔巷。塔巷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五代闽国之时,这里的居民住宅刚刚构筑成小巷的模式,王审知的部将便在此募缘建造木制佛塔,并建有附属的寺院。后不知毁于何时。虽然官方曾给它定名为"修文巷"、"兴文巷",后又改为"文兴里",但老百姓始终称之为"塔巷"。他们将塔看成了小巷文化的结晶。清代,在巷内曾造半爿小塔,以示名副其实。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至巷口。塔巷的东头紧靠繁华的八一七北路闹市,各家历史悠久的小吃店生意特别红火。其中包括永和鱼丸店。

(塔巷)

(永和的鱼丸)

(文庙中的蜡像)
孔子做出了兴办私学、传承古学、开创儒学三大历史性贡献。特别是其开创的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思想支柱,而且对广大平民百姓的思想与生活也产生了极深影响。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直至成为至高无上的圣人,受到盛大而又隆重的祭祀。
中国最早的孔庙是由孔子的故宅改造而成的。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致悼词,并命立庙祭祀,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至直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十七世纪以来,中国周边国家越南、朝鲜、日本、琉球(今属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兴建了许多礼制孔庙。18世纪以来,随着孔子思想的对外传播和华人的外移,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出现了许多孔庙。
一般的孔庙或文庙的主殿都叫大成殿。所谓大成,是指古代称音乐一变为一成,九变为九成,至九成而乐终称为大成,由此引申为集中前人的成就,形成自己完整的学说体系称为大成,所以“大成”是后人对孔子最崇高的评价。
以前去过南昌绳金塔下的大成殿。南昌的文庙据考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昌的大成殿部分是为了纪念子羽。据史料记载,子羽貌甚丑,被孔子逐出家门,他南游至江西南昌发展教育事业,招收弟子三百余人。孔子曾感叹“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但是在殿内还是供奉了孔子、颜回、子羽三座铜像。
福州文庙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文庙。估计福州的文庙只是为了纪念孔子。据报道2006年0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福州文庙举办的祭孔典礼,规格相当高,参加者有千余人之众,包括孔学专家、在榕孔子后裔等社会各界代表。在庙里还可以看到悬挂的条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