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崇武古城、西沙湾的解放军庙、泉州开元寺
古城南面靠海,城中都是居民,满是鳞次栉比的石屋,在不少石屋旁边有古井。在东门、西门附近和南门都有售票处,门票是通往半月沉湾景区和看沙滩上的石雕展。进古城和上古城墙不需要门票。如果要上古城墙可以从东门上,沿城墙往南门走。城墙上有一条土路,看得出经常有人走,这一段的风景也是最好的。在南门有售票口,如果要到半月沉湾就要买票进入景区了。也可以在从南门沿城墙到西门的路,这一段路上布满了杂草,稍微难走些。在崇武和大祚没有找到很便宜的渔民家可住宿,在大祚只有一家。

(住在大柞)

(崇武古城东门)

(崇武古城前的半月沉湾)

(解放军庙中的二十七烈士碑记)

(西沙湾解放军庙)
除了古城,崇武值得看的很多,如石雕、惠安女等等,但在历史上还值得提起两件事,一件是解放军庙,另一件是崇武海战。
关于解放军庙网上有好几个版本,去了以后才搞清楚。原来是1949年9月17日,遇国民党飞机袭击崇武,而集市上人群没有疏散,28军84师251团的战士为了吸引敌人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的碑是1997年建成的。解放军的付出换回的是人民的支持。庙的主人是当年被救的一个小姑娘,现在已经成了老太太,但靠一人之力修建如此规模的庙是不可能的。扎实的群众基础才能建成“天下第一奇庙”。顺便提一下28军所在兵团的司令是叶飞,他是菲律宾华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8年时任福州军区的第一政委,指挥了炮击金门战役。
再说说崇武海战,我看到很多介绍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再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个说法不准确。整个战斗过程是1965年11月13日中午,国民党海军巡防第2舰队“永昌”号护航炮舰和“永泰”号猎潜舰由澎湖出航,企图袭扰福建省沿海一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福建基地获悉上述情况后,迅速以护卫艇、鱼雷艇各6艘组成突击编队,做好战斗准备。22时16分,编队奉命出击,在岸上指挥所引导下,及时发现目标。23时33分,护卫艇群距“永昌”号和“永泰”号0.5海里时突然开火,“永泰”号中弹后仓皇逃往乌丘屿,“永昌”号边规避边还击,企图向南突围。鱼雷艇群冒着密集炮火高速追击,反复抢占有利攻击阵位,于14日零时31分,逼近至距“永昌”号约300米处发射鱼雷,命中其尾部,该舰当即失去机动能力,开始下沉。护卫艇群又抵近至100米处,向其水线部位猛烈射击,“永昌”号于1时06分沉没。此次战斗,人民解放军海军击沉国民党海军护航炮舰和击伤猎潜舰各1艘。
这次海战有着深远的意义。两艘“永”字号军舰是台湾海军编组“62•1特混舰队” 的骨干力量,以崇武以东我渔船集结的海域,抓我渔民,开展“心理作战”,搞“政治登陆”。居然大白天在海面上耀武扬威,欺侮福建海军没有拳头力量。因此,利用吨位小的鱼雷艇击沉击伤吨位大的军舰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这次海上作战编队的指挥员,是平潭水警区副司令员魏恒武;在军区一级的是司令员皮定均;在作战过程中,皮定均向周总理和罗瑞卿都作过汇报。总理当然是有指示的。如果说总理亲自指挥还是有些牵强的。
1988年有一部电影《寡妇村》曾经轰动了中国,电影描述的就是惠安沿海渔村奇特的婚姻风俗,揭示封建婚姻对人性的摧残。电影获得了1989年获第十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90年获第六届法国蒙特利埃“中国电影节”金熊猫奖。“少儿不宜”这个词好象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
泉州的开元寺里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1300多年,还有我国现存最高石塔(镇国塔、仁寿塔)高48.24米的历史。但更多的人是来看看李叔同和开元寺的渊源。濮存昕曾经主演过一部电影《一轮明月》展现的是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先驱,一代大德高僧弘一大师传奇伟大的一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弘一大师的不朽佳句。周恩来总理嘱咐著名剧作家曹禺,让他编写《中国话剧史》时,不要忘记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因为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李叔同的一生经历很丰富,让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一个大艺术家会出家呢。找到的答案也让我感到很离奇。原来李叔同在杭州期间,交往比较密切的,浙江第一师范的同事有夏丏尊、美丹书、堵申甫;校外常往来的有马一浮、林同庄、周佚生等。马一浮早已研究佛学,是一位有名的居士,对他的影响特别大。但他这时只看一些理学书和道家的书类,做学尚谈不到。有一次,夏丏尊看到一本日文杂志上有篇关于断食的文章,说断食是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自古宗教上的伟人如释迎、耶苏,都曾断过食。说断食能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并且列举实行的方法。李叔同听后决心实践一下,便利用1916年寒假,到西湖虎跑定慧寺去实行。经过十七天的断食体验,经过良好。他取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改名李婴,同时对于寺院的清静生活也有了一定的好感,这可说是他出家的近因。他断食后写「灵化」二字赠其学生朱稣典;将断食的日记赠堵申甫,又将断食期间所临的各种碑刻赠与夏丏尊。从此以后,他虽仍在学校授课,但已茹素读经,且供佛像了。过了新年,即1917年,他就时常到虎跑定慧寺习静听法。这年旧历正月初八日,马一浮的朋友彭逊之忽然发心在虎跑寺出家,恰好李叔同也在那里,他目击当时的一切,大受感动,也就皈依三宝,拜虎跑退居了悟老和尚为皈依师。演音的名,弘一的号,就是那时取定的。看来大艺术家见多识广,思想也很难被一般人理解。他38岁,临近不惑之年,竟然作出了出家的选择,不可思议。
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泉州是弘一大师生前修行治律、讲经弘法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他1942年10月吉祥西归之处。在泉州开元寺、清源山、承天寺、净峰寺等地也留下了他的足迹。因此,在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开元寺内,来纪念这位传奇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