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潭
五龙潭也叫乌龙潭、龙居泉、灰湾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它位于泺源桥北,东距护城河西岸百余米处,南与趵突泉百米相距。 五龙潭潭池石砌,南北规整。长70米,宽35米,水深4米余(一说9米),潭池溢水标高25.80米,常年涌水,久旱不涸。相传,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辄应,故元朝初年,在潭侧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前几年,济南大旱,百泉俱干枯见底,唯五龙潭底仍存10余平米水面,潭中大量鱼、龟踪迹不见,但罕见死亡。近年恢复喷涌后,鱼、龟再现,大者长度近米,因此估计潭底有大型地下溶洞存在。04年潭底大面积塌陷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五龙潭周围共有濂泉、月牙泉、官家池、天镜泉、潭西泉、古温泉、西蜜脂泉等大小泉池29处,共同组成五龙潭泉群,为历下十六景之一。个人认为单以泉水而论,尤胜趵突泉泉系。
濂泉原在济南濂泉胡同2号院内,俗称“陈家池子” ,现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北隅。 泉池以块石砌岸,呈不规则形式,长、 宽各约20米,深2米。泉畔建有寒玉亭、濂轩等,以水廊相接 。周围修竹郁森,巧石秀立, 花木葱茏。为公园西北部的一小景区。由于泉水涌出旺盛,于夏日常能破池而出,号称“清泉石上流”,是老济南最让人心驰神往的景致。
月牙泉为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所著录的济南名泉之一,原在济南东流水街南首路东。据清代王培荀《乡园忆旧录》记载:“月牙泉 ,在西门外北巷中,形似初月,故名.水极清澈,有王氏宅临泉,隔一墙,内有巨池,蓄红鱼数十头,长几丈余,粗如巨桶,不知养自何年.” 该泉曾于1964年予以整修,扩大水面,泉池周围砌以高低错落的太湖石,水中立一高达4米的太湖石,由于此石恰好建在泉眼上,所以泉水延石而上,从高约一米的山石顶端喷薄而下,形成“泉中泉”奇观,非常壮观。
官家池原在济南裕宏后街 1号院内,今位于五龙潭公园内裕宏泉东。该池据说由“官府”命名,故名“官家池”。泉池由天然石垒砌,呈不规则形式,长约6米,宽约4米,深3米。泉水由泉池底部上涌,而后从池东岸石上溢出,跌落生产渠。此处是附近居民汲水的一大热点。
天镜泉,又名江家池,为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是“五龙潭泉群”中的第二大泉。因明嘉靖监察御使江浚曾世居泉畔,故称作“江家池”。万历时,山东提刑按察副使张鹤鸣以其水面如镜,改称现名。该泉池原在江家池街北首,与醴泉相对,今位于五龙潭公园南门西侧。池呈正方形,长14·5米,宽13·6米,深1·4米,以料石砌岸。泉水由池北排水口内流出,经潭西泉,入五龙潭。泉池原为放生池,池内蓄养的鲤鱼、鲫鱼达数百尾。
潭西泉位于五龙潭西,岸边有一石刻,上书“近水楼台”四字。
古温泉,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属“五龙潭泉群”。因泉水冬夏恒温,古时称“温泉”;而济南人又因其年代久远,习惯称它为“古温泉”。济南市园林部门先后将该泉和与其毗邻的静水泉、洗心泉连在一起,扩建成长18米、宽8米的泉池,共称“古温泉”,并在泉上修建了水廊、双亭,使其成为五龙潭公园南部的主要景观。
西蜜脂泉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原位于共青团路45号关帝庙院内。泉池周围用石块垒砌,长5米,宽1·7米,四周围以石栏杆,中架石桥分隔为二。泉水甘甜如蜜,胜过东蜜脂泉。明晏璧做诗赞曰:“西池泉味比东强,何必天寒割蜜房。莫道脂甘能悦口,试将一饮胜天浆。”
玉泉,位于济南五龙潭公园东南侧约20米处。泉池由自然石垒砌。水由石洞中涌出,随石溪蜿蜒东流。该泉水质优异。近些年来,时常有附近居民来此汲水,形成该公园的一大景观。
(濂泉)
(月牙泉)
(五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