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川藏线专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28914d0100b90h.html
同车的小Z,柳州人,07年来过一次藏区,她的记忆里过八美后有一个小村子,村口有个湖,村里有个在建的寺庙,她说很美,极力推荐我们去看看。于是午饭后过八美县城,凭着她的记忆我们离开了国道,向一片没有路的沼泽地开进,大约离开公路2公里,我们如同被惊着了一样,一片湿地后面的小村子突然从地下跳了出来。后来听村里人讲,这里叫龙顶村。因为地势比外面的公路和沼泽地低很多所以很容易被忽略的一处世外桃源。


村口的一块湿地正在秋日里极尽所能地展现着各种色彩和光影的变化。村子里只有三十家左右的住户,青壮年男劳力都出外打工或进寺里当和尚去了,村里劳作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孩子。和虔诚转经的人们。虽然村里人口不多,确有一座正在扩建的寺庙和一个佛学院,村里包括附近的很多孩子都在佛学院里学习,还有很多外地寺庙来这里进修的和尚,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子里,佛学院的学生加上寺里的和尚有150多人,整个村子都被一种祥和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用友善的目光欢迎我们几个不速之客,我们把带来的铅笔和糖送给村里的孩子们,他们拿在手里都会露出羞涩的天真的笑。这里基本没有游人来访,村里的孩子也很少走出去,我们之间的语言交流只限于“扎西德勒”这一句话,他们听不懂汉语,我们不明白藏话,但是,笑容都是真诚的,孩子们的眼睛是清澈的。


我们犹豫着是否可以进寺庙转转的时候,一个个子高高足有1米八的和尚跑出来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于是,我们就在寺外聊起天来。这个和尚会一点点的汉语,能简单的交流,忘了他叫什么名字,最有趣的是我们问他有多高时,他的回答让我们险些晕倒——“一米多!”。他从来没有量过身高,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高,或者,他认为“一米多”就是自己的身高。自此在路上,我们几个每每对某个高度,比如海拔、佛塔的高度等等有人发问时,得到的回答永远都是——“一米多”。这个和尚很喜欢聊天,尽管我们说的很多话他都不懂,他知道我是从北京来的后,告诉我们他来过北京,在雍和宫住过3个月,去过长城、故宫,很陶醉的样子。他还是出去见过很多市面的和尚,到过成都、五台山,去拉萨朝拜过大昭寺,听说我们要一路进藏,很羡慕我们的样子。他告诉我们这个寺本来今年要建好的,可是3.14后没有内地的工人来这里工作,只好村里的人自己动手做,所以工期被拖了,按目前的进度也许到明年的下半年才能建好,建这个新的大殿的钱都是附近的藏民捐的,他们寺里和尚们的开销也都是藏民捐的。这是我自青海后又一次感受藏传佛教,藏族的确是个信仰高于一切的民族,有信仰,生活就有目标,真好。此后的一路,我们每进寺庙就找和尚聊天,也的确认识了几个不错的和尚朋友。他们的淳朴和善良一路伴随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一米多”的大个子和尚

结束了愉快的聊天,我们在村里随处走走,一个藏民老伯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老伯有三个孩子,一个儿子进了佛学院做了和尚,一个女儿读书后出去工作了,另一个儿子在外面打工赚钱,只有一个来这里的佛学院进修的和尚住在老伯家里陪他说说话。老伯给我们倒上酥油茶,自己站在一边憨憨地笑着示意我们喝,他的汉语也仅能简单地交流,一直问我们吃饭了没有,执意要去给我们做饭,瞧那架势要是我们答应留下来吃饭,他能立马把院子里的鸡给炖了。我们告诉他中午已经在八美吃过了,一会还要赶路去炉霍,他才罢休。普通的藏族人家里陈设都很简单,锅庄占了很大的空间,到处挂着活佛的照片以及众菩萨的画像,藏香袅袅,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让人很有昏睡过去的欲望。为了赶路,我们告别了热情淳朴的老伯。在这里,我们度过了一个盛着满满的热情的午后时光,旅途,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不经意到来的惊喜而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