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镇区主要车行通道,宽度在7至12米,禁止规划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大绿地。昨日记者获悉,由成都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已于近日正式通过审查,将在全成都市168个一般乡镇同步试点。
168个小城镇“一镇一特色”
根据统计,成都全市一共有一般乡镇168个,总面积约8000多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68%,涉及人口400多万人。不过就目前规划建设来看,这些小城镇发展大多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据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制定专项技术导则就是想让小城镇发展能依托各自地域和资源优势,明确自己产业定位进行发展,要做到“一镇一特色”。
其中,有旅游生态资源优势的龙门山、龙泉山带上的小城镇,就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地理位置紧挨成都中心城区、大型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的小城镇,可以发展与中心城区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产业;农业镇则可以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特色农业。
小城镇道路最宽不超12米
除了明确小城镇规划“一镇一特
色”外,在具体规划建设方面也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我们明确了镇区三级道路体系,主路是镇区主要车行通道,宽度在7至12米;支路是连接主路与巷道,宽度在5到7米;巷道是街坊内的通行道路,宽度3到5米就够了。”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镇区将禁止规划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大绿地。以前不少人都以为路越宽越好,其实在小城镇并不是这样,而是需要由功能来决定其宽度。目前,成都小城镇镇区路网已经基本达到使用需求。今后,成都市大部分小城镇镇区路网布局都不应修大马路,但道路密度高,兼顾功能与景观两个方面。
针对其他市政配套,如自来水供应系统、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燃气设施、垃圾收运、供电系统、公交站点和乡镇消防站等都要求跟中心城区一个标准规划设计。
此外,为了规范、节约用地,今后小城镇建设还要提倡“复合用地”。据了解,除了生活居住综合用地、产业用地、公共配套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除政府、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单独占地外,其他公共配套设施提倡复合用地和多功能叠建,例如便民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可以设在一栋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