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发现李庄》,唤醒一个江边小镇。在古镇开发热中“迟到”的李庄,开始了“价值回归”的历程。
第四届旅发会前,李庄踏上抗战文化发掘之旅。邀请同济大学为李庄古镇保护设计规划;从中国营造学社、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处搜集文献资料,在张家祠堂建起一座有9个展厅、200件左右文物的李庄抗战纪念馆;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中国李庄》;举办“重走梁思成之路”专题活动,国家文物保护部门、清华大学等高校的40多名专家学者应邀而来。
从古镇李庄到闻名遐迩的蜀南竹海,只需要40分钟车程。重新“发现”李庄,对李庄和蜀南竹海而言是双赢。“到李庄的游人数量越来越多,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还多。”面对络绎不绝的游人,李庄镇镇长钱锋喜上眉梢;而蜀南竹海,也因为新添了李庄这处人文景观,旅游联动效应日益显现。今年上半年,长宁旅游人数同比增长40%,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8%。其中省外组团游人数大大增加。
文化,给川南旅游添注了活的灵魂。川南旅游,因此迈向更高境界。
文化入景
“富矿”产生聚合效应
在蜀南竹海,看完万竿修竹的风景,游人可以领略古竹乐器、根雕佳作,也可以墨溪挥毫,问茶农家。竹海的夜晚,为景区量身打造的歌舞剧牵引游人的视线。红色经典舞剧《赵一曼》在竹海景区仅演3场,就达到了每场观众不下3000人的纪录。“《赵一曼》的成功,为我们探索出自然风景区演出新模式。”宜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德生介绍,目前,由景区与市歌舞团联手打造的演出剧目已轮番上演,诗画歌舞剧《僰风·竹韵》也在竹海生根。
而在兴文石海,很长时间,当地一直为留客难而困扰。“客人来去匆匆,滞留的时间一般只有两三个小时,留下来住宿的少之又少。”兴文县旅游局副局长钟鸣宇回忆前几年的情形。
是独特的僰苗文化,让这一切悄然生变。今年,第二届苗族“花山节”在石海世界地质公园举办,原始古朴的苗族竹竿舞、僰人祭祖仪式、僰族连枪舞,让游人流连忘返。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游人同比增长120%,门票收入增长85%。“游客的滞留时间,比过去延长了一倍。”钟鸣宇显得有些兴奋。
从僰苗文化中悟出了“道”,就一发而不可收。建设苗乡新寨,开发苗族餐饮、苗族医药及苗族旅游产品,一系列构想摆上桌面。潜心打造的僰人的诗画歌舞剧,也即将在世界地质公园与游人见面。
四大文化
旅游发展天地拓宽
宜宾审视自身文化资源,竹文化、石文化、抗战文化、酒文化扑面而来。“川南旅游的总体构想,就是把鲜明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有机衔接起来。”宜宾市委书记杨冬升说。
在文化与旅游联姻发展的构想下,宜宾精心打造的旅游环线,串起一连串失散的“珍珠”。从市区到李庄,从五粮液十里酒城到竹海、石海和夕佳山民居,文化旅游的多样性与互补性,依次显现出来。相伴于文化内涵的增长,旅游收入在同步增长。去年,宜宾实现旅游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57.79%。今年一季度,宜宾旅游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17.81%。
良好的发展态势下,宜宾开始冷静地透过繁荣找差距:文化与旅游在点上结合得较好,但并没有成熟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品牌。特别是旅游的文化渗透性较差,旅游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仍有待提高。注重用文化丰富内涵,用品牌提升资源,用线路整合要素,用区域拓展市场,用整体理念、个体特色促进整体发展,宜宾正在由初级的观光旅游,向以观光旅游为基础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