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日——9日,我和老婆两人驾车出游3500余公里,先后游览了浙江嘉兴、福建宁德和江苏兴化的几处景点,拜访了几个老同学。现将游记奉上——
10月1日早上6:00,我们准时从家里出发赶往浙江嘉善。十分钟后,在县城一处露天小店吃湖南口味的米粉。6:30,我们离开了宁阳县城,行驶在宁阳至曲阜的公路上。由于跨越两个地市,这段道路狭窄且坑洼不平。随后穿越曲阜市区和连接高速的一条专用道路,共行驶31公里,平均时速62公里。
7:00,我们转入了日东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夏季相对繁忙,有很多往返日照海滨的车辆,而这个季节则十分冷清,车流量很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照的港口经济尚不发达。122公里的路程,我用了50分钟,平均速度146公里。
7:50转入京沪高速公路,车流突然增加了很多。至8:46抵达了鲁苏省界收费站,交费90元。山东段京沪高速行驶113公里,平均时速121公里。
江苏境内的京沪高速车流量仍然很大,我多次从右侧紧急停车道超车,老婆多次提醒慢点慢点。道路两旁的景致和山东境内相差不大,只是路侧的杨树密布,很有绿色走廊的味道。
9:30,在一路狂奔了三个小时后,进入淮安川星服务区做短暂的休整,加油100元。鄙视江苏高速路服务区加油站,不能用IC卡,而且限量加油100元。此时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在服务区还碰到了泰安的一部捷达,相互寒暄后,得知他们去温州。当时我还感叹他们跑这么远,没想到后来我们走得更远。刚从服务区出来,黎明发来短信,说嘉善正在下雨,提醒我们小心开车。路途漫漫,这样的短信很是温馨。
10:30时左右,我们进入了泰州境内的高速,开始下毛毛细雨,车速一直没有超过100公里。我和老婆都喜欢这种雨蒙蒙雾蒙蒙的天气,尽管速度大受影响,情绪却愈加高涨。
12:07,到达江阴长江大桥交费185元。进入江苏境内后共行驶了338公里,用时3小时18分钟,平均时速102公里。过了江阴大桥后堵车,谢天谢地,堵塞不严重,十分钟后,我们通过了这段路。
12:30,抵达无锡境内的堰桥服务区,自助餐花费35元,加油100元,仍然限量,且不能用IC卡。饭后,我在车内休息半个小时。于2:30驶离了服务区。行驶10分钟后,转入了沪宁高速,这段路双向八车道,只是车流量更大,路面突然开阔了许多,也减轻些了许的疲惫。此时仍然毛毛细雨。
14:50,转入苏(苏州)嘉(嘉兴)杭(杭州)高速路,变为双向四车道,车流也减少了许多。
15:28,抵达苏浙省界收费站,交费60元。从江阴大桥到此处共行驶136公里,剔除休息和午餐时间用时1小时20分钟,平均时速102公里。
15:44,抵达嘉兴桐乡出口,交费20元,驶离高速,转入320省道。在此强烈呼吁,全国的高速路要统一名称。苏嘉杭高速进入浙江后,改名叫乍(乍浦)嘉苏了,这样很容易让外地人晕头。
16:12,七星收费站交费20元。超级郁闷,俺没有转入沪杭高速而走320国道,就想省点银子,结果......
16:40,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浙江嘉善县城,见到了阔别14年的老同学。
累计行驶795公里,过路费375元。看照片吧(路上的照片全系车内拍摄,不是很清楚)——
宁阳至曲阜的县道。因为跨越两个地市,道路狭窄且坑洼不平

曲阜至日东高速的公路

从这里进入高速日东

日东高速公路上车辆很少

由此转入京沪高速公路

山东江苏省界收费站

进入淮安以后,即将收割的稻谷尽收眼底

路标齐全的江苏段京沪高速公路

江阴大桥收费站

江阴长江大桥

无锡以北的堰桥服务区

驶入了双向八车道的沪宁高速公路

在苏州转入了苏嘉杭高速公路(浙江叫“乍嘉苏高速”)

江苏浙江省界收费站

抵达嘉善后,朋友给安排的宾馆

10月2日,我们一直睡到了八点多。用过早餐后,到了同学的单位,随后在她全家的陪同下,参观了吴镇纪念馆,说实话,这里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午餐,仍然相当丰盛。下午2:30,我们驱车奔赴十几公里外的西塘。
约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古镇西塘。西塘,位于浙江北部嘉善县境内,距县城20公里的样子。据说建镇已有1000多年,和伍子胥有一定的关系,原名叫胥塘,但是当地人“胥”与“西”不分,渐渐改名叫了西塘。据我们来之前看书得知,在太湖的下游一带,古人开凿了很多泄洪河道,阡陌纵横,居民都以水路相连。这一带的镇子,原来都如周庄、乌镇、同里、西塘一般的风景,只是后来的人为破坏,再加之所谓的现代化,把古人留下的灿烂的物质文明损毁殆尽,现只留下了西塘等六个小镇,还大体保持原貌。不过过度的旅游开发和浓重的商业气息会给她们多来什么样的伤害,还难以预料。
我们抵达西塘后,不出所料,人流车流如织,光是寻找停车位,足足花去了半个多小时。后来,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先参观了张正根雕纪念馆、几处私宅和一条古巷。我还看到了石皮弄,窄窄的,仅能容一人侧身独行。西塘有很多这种小弄,非常狭窄,但往往穿过以后却别有一番天地,豁然开朗。宅院与这些小弄有异曲同工之妙,西塘的宅院往往门洞都很狭小,进去后却别有洞天,两进、三进甚至更深的庭院就藏在这窄窄的门洞里面。这种外窄内阔的建筑形式,是当地人不愿露富,还是内敛的传统文化表现,我们不得而知了。
二十多分钟后,我们穿越一条巷子,江南水乡小镇的景象突然在眼前平展开来,让我有点始料不及。此时,我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这就是我魂牵梦绕了多少个春秋的江南水乡,清澈的流水,古朴的小桥,枕水而居的人家。
西塘的廊棚是区别与其他古镇的主要标志,一说是1.5公里长,另一说是三公里长。据我的观察后者更接近实际。沿水而居的宅院外面全部修建了这种廊棚,逐家相连,便有了这一独特的景观。长长的廊棚,使古镇居民避免了所有的日晒雨淋。我们不得不惊讶于西塘镇公益事业的发达,那可是在皇权不下县的古代,由民众自发而为的事业。
西塘的私人博物馆很多,如船舶、酿酒、纽扣、折扇博物馆,在加上刚刚提到的根雕纪念馆等等。我惊讶于西塘人的博物情怀,也许正是有了这种博物、爱物的情怀,才延续了西塘千年流淌的历史。或者说,这些私人博物纪念馆更像是西塘这个大博物馆中的一个个小展厅。
我们留连于如诗如画的风景之中,在浑然不知中夜幕已经悄悄降临。朋友安排我们在古镇的咸亨酒家就餐。觥筹交错间,两个西塘原居民为我们演唱了几首当地的民歌。尽管来自北方的我们一句词也听不懂,但其悠扬婉转的曲调,吴侬软语的柔美,仍然让我们沉浸其中。
在令人震撼的西塘之美和厚重的文化积淀面前,我的文字表述能力显得如此笨拙和苍白。感谢现代人发明了相机,有幸让我和朋友们分享这一瑰丽的奇葩——
梦里水乡——如诗如画,依稀梦境





西塘的街——走在西塘的街上,会有穿越时空回到历史中的感觉。


西塘的弄堂——西塘的这种弄堂很多,最窄的仅能容一人独行。穿过窄窄的弄堂后,却豁然开朗。


西塘的桥——连接的是两岸人家,承载的是古老厚重的文化。


西塘的廊棚——西塘的廊棚很长,一说是1.5公里长,一说是3公里长。据我的观察,后者更接近实际。廊棚是西塘的公益事业,却早已有了如此规模和发达程度


西塘的私人博物馆——延续文化、承载文明。西塘的私人博物纪念馆很多,我惊讶于西塘人的博物情怀,正是有了这种博物、爱物的情怀,才延续了西塘千年流淌的历史。或者说,这些私人博物纪念馆更像是西塘这个大博物馆中的一个个小展厅。这些私人博物馆和私宅一样,大都门洞小巧狭窄,里面却别有洞天
张正根雕艺术馆

折扇博物馆的一件藏品

船舶博物馆一角

西塘人家——水阳楼楼主,是我们大学同学的中学物理老师,他有很多明清时代的藏品。

